踐行“客戶適當性”,平安證券爲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

申請開通科創板投資者,對這樣一條認定提示也許並不陌生:"請確認近20日日均資產是否達到50萬元"。但並非所有申請者,都能準確理解何爲日均資產,如何提升日均資產,爲什麼無法達到開通條件……像這樣無法準確理解和判斷各類風險提示的問題,已成爲不少投資者的痛點,而金融機構不斷提升適當性服務溫度,就是解決此類痛點的根本所在。

近年來,隨着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推進,積極探索建立與我國資本市場創新相適應的制度安排,使參與者的風險認知和風險承受能力與金融創新產品相適應,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已成爲資本市場發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對於投資者保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要求,也隨之不斷加強。

平安證券藉助金融科技實力,搭建業內獨有的AMC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平臺,將投資者適當性服務貫穿於投資者資產配置的全週期,高效、及時的落地新政策、新業務,提供更加"有AI・懂你"的適當性服務,大幅提升客戶體驗和業務效率。

以客戶爲中心,全週期貫穿適當性服務體系

適當性管理是金融公司開展任何一項業務的重要基礎,貫穿於每項業務的始終。落實適當性服務,不僅僅是金融公司的風控要求,更是真正以客戶爲中心,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的體現。對於直接面向投資者的券商經紀業務而言,在客戶的資產配置全週期中貫穿適當性管理服務就顯得更加重要。

日前,平安證券新版APP發佈,適當性管理平臺就保障着其嚴格遵守適當性管理要求,並且有溫度的提供服務。通過平安證券APP享受線上服務的客戶,在進行每一步操作的時候,都能夠感知到適當性服務:新客戶在平安證券開戶時,系統會根據客戶的基本信息,包括職業、資產情況、投資意願等對風險承受能力做初步評估。例如成爲平安證券的客戶後,如果想交易科創板的某支股票,開通科創板交易權限過程中會先進行適當性匹配,校驗通過後才能開通權限進行股票交易。除此之外,在平安證券APP上購買理財產品時也有適當性校驗的門檻,如果是一位不能承受風險的客戶,系統在做推薦時就會自動剔除不適合的產品。平安證券的適當性服務爲客戶保駕護航,貫穿資產配置的各個環節

爲了提升客戶體驗,在進行風險提示時,平安證券也進行持續改進。過去,大多數券商在給客戶辦理業務時,後臺進行風險等級判斷,如果和客戶情況匹配通過就可以進行操作,客戶並不能感知相關業務風險的高低。平安證券通過交易頁面的展示頁,在客戶會產生適當性疑問的環節及時進行提醒解釋,把晦澀的專業名詞,"走心"地轉化成普通投資者都能夠理解的通俗易懂的釋義

例如在進行科創板開通時,"近20日日均資產50萬元"的認定條件,許多投資者會疑問資產指的是哪些,平安證券APP的展示頁就會詳細告知投資者資產具體包含A股賬戶、基金賬戶、衍生品賬戶等。當客戶匹配不通過時,也會提示客戶當前資產是多少,"暫不符合科創板權限開通要求,可以通過轉入資金、購買適合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提升日均資產",以幫助客戶理解、達到開通標準

集中管控靈活配置,搭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平臺

平安證券實現對投資者資產配置全週期進行實時適當性服務,是得益於突破過去行業中普遍的適當性分散管理模式,打造業內領先的適當性管理平臺,實現集中管理。

過去,多數券商的客戶適當性管理功能,都分散在業務的各個環節,包括櫃檯、渠道等十多個系統中,各系統控制邏輯細節需要獨自研發,實現困難,工作冗餘度高。這就導致在監管要求變更或新業務上線時,需求改造的週期長、影響面廣,難以滿足業務時效及質量要求。適當性分散管理的模式,也導致公司業務適當性標準的一致性無法保證,後續的持續管理更是難以有效實施。

爲解決這一問題,平安證券利用AI、大數據模型、智能識別、電子簽約等多種技術搭建規則引擎、自證留痕、投資者評價、統一協議等多個模塊,建立了一套管理系統作爲經紀業務適當性管理中心――AMC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平臺。對經紀業務適當性進行集中管理,做到事前定規則,事中有控制,事後可回溯。在業務開展前制定統一的客戶、業務適當性規則,在業務開展中對客戶進行全面適當性檢查、留痕,事後對業務開展中的適當性控制做回顧,並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動態評測。除了全方位全週期爲客戶保駕護航進行風險提示外,適當性管理平臺最大的優勢在於面對新政策、新規則時,可以實現高效快速落地。每個新業務上線或規則變更時,都需要經過一個完整的需求――開發――上線的流程,至少需要半個月時間。對於創業板、新三板等業務而言,市場對於規則實施的時效要求越來越高,針對這一需求,適當性平臺協同平安證券APP等渠道系統進行架構重組:平安證券適當性平臺現已支持23個基礎規則,並支持在基礎規則上進行邏輯符、疊加等配置演變出數百個具體的檢查校驗項,已覆蓋全量線上經紀業務。在此基礎上,新業務上線及存量業務規則變更時,適當性規則展示、匹配校驗、協議留痕等環節落地時效得到快速提升,並通過統一通行證發放的形式,嚴格把控各業務系統的簽約准入,在合規的基礎上能夠快速落地監管相關要求。

然而通過風險問卷方式評估投資者風險等級更多是從客戶主觀維度,沒有結合投資者實際操作中的客觀情況,並且時效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平安證券通過嘗試增加適當性動態測評的環節來更加健全對於投資者風險評估的標準。動態測評是通過建立投資者動態評估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投資者數據進行量化評估,形成統一標籤。結合客戶風險測評題,將投資者交易情況、投資品種、持倉情況、收益情況、基礎信息等可靠來源數據,使用經典評分卡的方式來生成新的投資者風險評測模型,形成以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投資經驗、投資目標、風險偏好等多維度評估數據,動態提示客戶進行風險等級修正。動態評級結果的應用將會對於投資者的主動風險揭示、風險評估提供更多參考,更加及時進行投資者適當性風險發現與提示。

作爲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證券公司是投資者進入市場的媒介。平安證券紮實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積極組織以開展普及證券知識,樹立理性投資理念,宣傳以防範風險爲核心內容的投資者教育工作。適當性服務和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都是平安證券積極踐行弘揚和培育理性投資文化的宗旨,踐行投資者保護、維護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責任,這兩項工作相輔相成:如果把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的過程比喻爲在超市中購物,那麼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信息專區,而適當性服務則穿插在購物的全流程中,當投資者購買一個產品時,就會從產品的標籤上獲得相應的信息,在不同場景爲客戶展開風險提示,潛移默化的對投資者保駕護航。

後續,平安證券將繼續圍繞適當性原則的整體要求,持續深入推進適當性服務建設,加強教育宣導。同時,在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的指導下,進一步做好投資者教育,不斷創新發展、持續迭代,形成更廣泛深入的投教服務,以客戶爲中心,切實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羅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