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時節深秋至 防寒防燥保健康
10月8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中醫專家介紹,寒露是深秋的節令,此時寒氣漸生,氣候偏燥,養生防病應注意防寒保暖、滋陰潤燥。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徐建龍介紹,寒露時節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增大,人體易受寒,可能出現感冒、腹瀉、腹痛及關節痛等疾病或症狀;同時,燥邪最易傷肺胃之陰,從而引起肺系及脾胃系疾病,出現咽乾、咽痛、便秘等症狀;在感受外邪或胃腸道感染後,慢性腎炎、慢性腎衰等疾病容易復發或加重。
“寒露節氣不再適合‘秋凍’,應注重保暖。”徐建龍說,此時既要防外寒,應隨着氣溫下降適時添衣,腳、腹、背和頭等部位重點保暖;還要祛內寒,可適當食用牛羊肉等溫補食物,但平素營養過剩、體內溼熱偏重、脾胃較爲虛弱的人及慢性腎衰患者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而應對秋燥,則要注重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徐建龍說,此時可適當多食梨、蘋果、百合等甘、淡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易上火及生冷食物,以免助燥傷陰。
針對寒露時節常見的疾病和身體症狀,人們還可以從起居、情志、運動等方面綜合調養。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腎病科副主任醫師樑瑩說,寒露節氣應順應自然界陽氣的收斂和沉降,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勞逸結合;可選擇散步、慢跑、登山等方式適量運動以增強體質,並保持良好心態,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此外,足浴、穴位按摩及艾灸等方法有助於防寒;練習八段錦可緩解身體疲勞,調節心理壓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韓強特別提醒,這一時節秋燥當令,寒氣加重,陽氣不足,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體弱的老年人要做好保暖等措施,特別是注意頸部、腰部及重要關節的保暖,從而護斂陽氣,重點預防這些疾病發生。(記者田曉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