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傳說財政要大放水?後果是什麼?
中國股市大漲後,有西方投資者質疑,沒有真金白銀的放水,股市能有後勁麼?
馬上傳聞就來了,財政即將大放水。
有人就要問了,降準降息,不是放水嗎?怎麼還需要財政大放水呢?
這中間的區別在於:
降準降息,只是增加了貨幣擴張的空間,但貨幣是否擴張,還需要由民間的借貸來決定。
如果民間個人或企業,依然追求現金握存,不敢投資,不敢借貸,還要進行過冬的準備,那麼,降準降息並沒有實質性的擴張貨幣。
在過去的近兩年時間中,央行的貨幣擴張政策一直在推動,但是,受到經濟景氣的影響,民間依然不借貸,這就使得貨幣量的增加幅度有限。
而財政放水,與央行放水則不同。
財政放水的意思是,民間不投資、不消費,那政府來投資來消費。如果上述傳言爲真,那就是政府直接下場擴張貨幣。
當下,中國經濟依然處於低迷期,不管是各行各業,利潤在下降,勞工的收入也從兩年前的高位下降至現在,消費也在降低。
這個過程,就是蕭條期典型的特徵,那就是人們增加現金握存,迎接經濟寒冬。
在商業週期過程中,貨幣擴張製造的繁榮期,讓人們很舒服,因爲資產價格上升,收入上升,但這一過程其實是對經濟進行了巨大的傷害,因爲他扭曲了資本結構,導致資源錯配。
拿阿里巴巴來說,在繁榮期,企業員工人數達到了20萬人,在各領域瘋狂擴張,但是最後發現,很多投資是錯誤的。
這個錯誤,不僅是管理層的決策錯誤,還是受到貨幣擴張的錯誤影響,以爲繁榮將至,於是大幅擴張。
然而,貨幣增加不是真實的需求增加,泡沫退去,企業發現市場新增的需求原來是一場假相,於是必須將原有的錯誤投資進行清算,並裁員。
蕭條期雖然痛苦,但卻是正確的,因爲,這是對錯誤投資的清算。
正如,一個家庭,去投資某個生意,發現投錯了,虧損了,於是全家人開始緊衣縮食,過冬。
凱恩斯把人們這種過冬時期的不消費當作是天大的災難,於是推出了一套解決方案,叫作刺激方案。
你不是不消費麼?那我就來刺激你消費。
然而,在困難時,人們減少消費纔是正確的,你讓一個剛剛錯誤投資的家庭去大手大腳消費,這是無比荒謬的。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中,有一整套的方式,既然你是因爲收入不夠導致了消費降級,那我就讓你收入提升,怎麼提升呢?
比如,政府來搞工程。
市場上不是對工人的需求不夠,導致工人的收入降低麼?那政府來投一大筆錢來建各種工程,於是,工人們就增加了收入。
收入增加了,那消費自然也會增加。
工人們的消費大量增加的話,各種企業就會看到一個現象,各種商品從供過於求的價格下降,轉爲了供不應求的價格上漲,這時,企業也需要增加投資,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於是企業就會增加投資。
看起來,是不是一種完美的救市方案啊?但請注意,這裡面有兩個巨大的陷阱。
第一個:政府的錢從哪來
這個世界上有個別政府,是有財政盈餘的,比如新加坡和香港。
他們會有一些經濟較爲困難的時候,將財政盈餘直接發給老百姓,雖然不是按稅收徵收的來源原路返還,但還是可以稱之於退稅。
這種退稅是一件好事,也對經濟下行,有一定的幫助。
但大多數政府並不存在財政盈餘,他們拿出來的錢,是通過政府債務來實現的。
美國這樣的政府,他們發行的國債,直接就是美聯儲購買的,也就通過貨幣新增無中生中創造的錢。
中國的國債中,部分還是向民間借來的,但央行也在開始向美聯儲學習,即通過各種手段,間接創造貨幣來購買國債。
這時,流向市場的錢,往往就會伴隨着貨幣超發。
即使是民間購買的國債,但由於各國政府往往不會用稅收償還內債,而是用貨幣超發來應對內債,所以長遠來說,依然是貨幣擴張。
第二個:政府的錢花的對不對
政府來投資,與民間投資的重大區別就是,政府投資是不用承擔投資盈虧的後果的,而民間投資是自負其責的。
這就使得政府投資往往伴隨着天量的浪費,事實上將稀缺的資源配置到市場不需要的地方去了。
比如,政府往往會建各種無效的工程,沒有幾臺車的高速公路,過路費不足以支付維護費的大橋等等。
政府每花一分,民間就要少花一分。這會形成資本支出的擠出效應。
政府錯誤花的錢,沒有形成長久提升生產力的資本品,那就讓整體的生產力降低了。
第三個:政府花錢帶動的繁榮會誤導企業家
企業家的決策,往往是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動進行的,要不要新增投資,要僱傭多少勞動力,他是根據市場的變化而來。
很少有企業家能在貨幣擴張期不擴大投資,明明消費者需求旺盛,價格越來越高,你不擴大生產,不是傻子嗎?
擴大生產時,就會增加貸款,政府投資由此就驅動了新增貨幣從商業銀行流向市場。
但這種貸款的質量其實是存疑的。
企業在錯誤的誤導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等到生產線幾年建設完成後,突然發現,需求沒有了,這就是所謂的產能過剩。
沒有貨幣擴張的虛假繁榮,你怎麼能想象全行業,甚至一大堆行業的產能突然全部過剩呢,企業家怎麼可能集體犯錯呢?
這時,貸款還不上了,那銀行就要逼債,要斷貸,從而導致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出現大量壞帳,甚至出現金融危機。
由於大企業是就業和稅收的頂樑住,政府還得花錢來補貼這些企業,讓這些企業不要死。
而中型企業,往往是在蕭條期最慘的,他們的貸款被收回,不能續貸,最終破產清算。
越是投資週期長的企業,越容易在這種週期中受損。
第四個,政府財政大放水會短暫性地增加居民收入,帶來短期繁榮
政府財政直接花錢,要看其規模多大。如果規模不大,不足以抵消市場清算錯誤投資的力度,如果投資很大,就會終結這種清算。
用政府投資來引導民間投資的意思是:
通過政府的消費,帶來生產者的收入上升,從而刺激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去銀行貸款,再通過銀行貸款,將已經降低準備金率的天量貨幣洪水放出來。
放出來的水越多,越能刺激民間投資。
因爲不投資,不僅居民的儲蓄要貶值,企業的存款也要貶值,同時,企業家還看到價格在上漲,需求在增加,當然會擴大投資擴大生產。
但短期繁榮後,必然是哀鴻遍野。
有人老在評論說,你老批評政府放水,那面對經濟低迷,難道什麼也不做嗎?
其實蕭條期雖然痛苦,但卻是對錯誤投資的出清,只要出清完成,價格跌到位,資本擴張就會恢復,人們收入也會增加,進入一個健康的繁榮期。
這樣的繁榮期是不會產生後果的。
如果能在蕭條期進行市場化改革,也是可以刺激資本擴張的。
這樣的方案,我寫過無數次了。比如,放開土地管制,減少勞動力市場管制,放開國際貿易管制,放開企業經營的各行各業的管制。
再比如,加強產權保護,將中國的商品房產權年限修改爲999年,廢除非法經營罪等口袋罪,減少國企所佔比例,實行三零的單邊自由貿易等等,這都能推動企業投資,從而減少蕭條期的痛苦。
這纔是最好的刺激方案。
這些不花一分錢的市場化方案,一樣可以推動資本擴張,從而改變蕭條期企業不投資的現狀。
不走市場化的路,要走印鈔干預經濟的路,那不就是最向走向天量政府債務、通貨膨脹之路嗎?世界這麼多錯誤的示範國家,津巴布韋、委內瑞拉、阿根廷,加拿大,還不夠多嗎?
傳聞是否真實,發改委的官宣就要見真章了。
是貨幣政策不夠,財政政策來湊,還是會搞一些市場化的舉措,一會就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