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進校園

5月21日,海南海口濱海第九小學三、四年級的39個學生跟着老師唱起了海南瓊劇。本報記者 賴書聞

本報訊(記者賴書聞)“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禮儀,融四歲能讓梨,弟子長宜先知……”近日,海南省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三、四年級的39個學生跟着老師唱起了海南瓊劇。

海南瓊劇,是該校每週五下午,三、四、五年級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報名參加的校本課程之一。

“瞭解海南民族文化,傳承海南家鄉遺產。”該校音樂老師黎明珠告訴記者,瓊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瓊劇得先學習海南話,如果按照傳統方法進行學習,學生們學起來很有難度,也很難勾起學生的興趣。爲此,黎明珠請教了海南省瓊劇研究傳播中心主任鄧羣堅。“鄧老師按照古詩詞進行編曲,通俗易懂,學生們學起來簡單很多,而且興致高。”

童心泥塑則讓學生展示海南人文氣息。“我帶着學生到騎樓小街,讓他們自己去感受、觀察,回來他們按照自己觀察到的進行製作。”美術老師李亦兵說,騎樓是海口市的地標建築羣,按照民國時期南洋風格所建。

除此之外,李亦兵還把海南“黎錦圖案”帶入課堂。“‘黎錦’是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我想把海南本土文化,用不同形式展現出來,在以後的課堂,也會引導學生自己去挖掘海南文化。”記者走訪中發現,在海口,不僅是濱海第九小學,還有第二十五小學、一中英才學校等多所學校都開設了海南特色的校本課程。

“傳統文化需要學習和傳承,孩子們的興趣和個性同樣要重視,在學習的同時,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喜歡的,發掘自己的特長,做最好的自己。”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長、濱海第九小學校長潘華莉告訴記者,將海南特有的旅遊文化資源編入課程教學,把海南獨特的貝殼黎族文化等編入教材學習,用海南的旅遊文化資源以“話說海南”爲主題,採取說一說、做一做、唱一唱、跳一跳、畫一畫等多種綜合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擁有鮮明的“海南印記”,更加熱愛自己所生活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