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撿到槍不可恃,改善投資環境纔是正辦

21世紀以來,臺灣經濟成長表現乏善可陳。在全球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對全球經濟衝擊趨緩後的2012~18年七年期間,除了2014年,臺灣的經濟成長率有六年低於全球平均值,預測2019年亦復如此;在2015與2016兩年,甚至落於先進國家平均成長率之下。在與亞洲四小龍比較方面,臺灣在2012年尚居次,2013年落至第四,2014年躍升首位,但自2015至2018年,連續四年都淪爲墊底

國人普遍感到鬱卒時,2019年第二、三季臺灣成長率回到了四小龍的之首位。現正值明年初總統與立委大選期間,執政黨迅即將之視爲政績廣爲宣傳

臺灣撿到槍而排名躍升

事實上,臺灣近期經濟成長表現之所以會優於其他三小龍,純粹是幾項國際因素使然。美中貿易戰開打,導致中國大陸經濟趨緩,以及全球經濟景氣貿易量下滑。在此客觀環境下,任何出口依存度高,或與大陸經貿投資關係密切經濟體都將蒙受成長受挫的不利影響。在四小龍中,新加坡香港的出口依存度甚高,且與中國大陸過從甚密,受到的負面衝擊自然甚大。香港又雪上加霜地正蒙受反送中抗爭之試煉,韓國近期則與日本爆發貿易戰,故三小龍都難有良好的表現。反之,臺灣在貿易戰中,受惠於轉單效應以及大陸臺商回臺投資這兩項因素,受創程度較低,相對其他三小龍也就有了較佳的成長表現。

因此,臺灣近期之所以躍升四小龍之首,應該可以說純因「撿到槍」,是「機遇」使然。

兩把槍都不可恃

然而,臺灣所撿到的轉單效應與臺商回臺投資這兩把槍,長遠來看都不足以依賴。在美中貿易戰中,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祭出高進口關稅,事實上並無助於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但有促成美國進口品物價上揚的副作用。在美國即將進入大選年之際,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已趨軟化,美中貿易戰近期已露和緩之勢。雖然雙方停火之日難測,但戰況加劇的可能性似已不太高。是則,臺灣未來勢將難以從貿易戰中享受到更多的轉單效應,以及臺商投資迴流之好處。

續就臺商返臺投資此把槍,作進一步討論。企業家在兩岸投資選址時,必會對中臺兩地的基礎建設、人力供應政府的友善度、政策的可預測性內銷市場的大小,以及外銷的困難度(包括面對的關稅)等等與投資環境有關的諸多因素作一比較。雖然近幾年中國大陸的成長力道下滑,投資環境趨於惡化,以及貿易戰導致輸美關稅提高,這些因素使部分大陸臺商萌生轉往東南亞或是返臺投資的想法,但是臺灣在上述諸多與投資環境相關因素之比較上,是否優於大陸與東南亞,仍是臺商決定是否返臺投資的關鍵

捫心自問,以上這些因素臺灣確具優勢者恐怕不多。尤其是臺商若因美中貿易戰導致輸美關稅上升,而思轉址之念,只要他慮及臺灣迄今與各國仍罕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簽署,可能導致他馬上將臺灣摒除於選址的候選之列。

改善投資環境與簽署FTA是首務

經濟部近日宣稱,臺商返臺的資金可望達到7,000億新臺幣。扣除掉口惠而實不至,即不會真正匯入者;再減去意在炒作股票或房地產者;經過審慎選址比較後,實際會進入臺灣,進行實質投資,成爲臺灣的固定資本形成之金額,個人推想可能不會太多。而實質投資,從規劃、購地建廠、招募人才,至開始生產,通常耗時多年,故臺商回臺投資對臺灣的固定投資以及生產的貢獻,難有立即的效果,而是將分散在往後數年。2019年第三季固定投資的成長率爲負1.01%,顯見臺商返臺實質投資應尚少具體進度,未來的效應則猶待進一步觀察。

臺灣長期以來,國內投資意願不振,加上國內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者衆,以及外人來臺直接投資者寡,這三種現象共同顯示臺灣的投資環境欠佳,比不上他國。臺灣的經濟若擬振衰起敝,首要之務即在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有了較好的投資環境,也方足以有效吸引到臺商迴流。

最後,要呼應國內工商企業界,長期以來對政府的持續呼籲:政府應儘速與各國洽籤FTA。此外,企業界近期亦提請政府注意:切勿讓與中國大陸現有的ECFA失效。這兩項建議至關重要,旨在避免我出口遭遇到較高的關稅障礙,以致喪失競爭力。而衆所周知,我國洽籤FTA的最大障礙之一,乃是來自中國的杯葛。因此,若擬洽籤FTA以及繼續維持ECFA,我們有必要設法與中國維持和諧、而非對抗的關係。爲了維護臺灣的出口生機與經濟榮景,此點務請朝野各政黨共同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