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光補「鈣」還不夠? 關鍵「5大營養」缺一不可

骨質疏鬆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張舒芸綜合報導

隨着醫療照護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延長,骨質疏鬆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病,患者一不小心跌倒就骨折臺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除了要有均衡營養,還要靠適量的運動鈣質補充,尤其是懷孕與哺乳期的婦女,需兼顧五合一「骨鈣營養素」,才能避免骨鬆惡化。

趙順榮指出,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手腕髖關節及脊椎骨,此外,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身高會逐漸變矮,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駝背大小便困難等症狀;脊椎骨的壓塌則會壓迫到神經,造成肌肉無力疼痛

▲藉由陽光的照射可以活化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的吸收。

他強調,臺灣停經後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約爲25%,隨年紀增加而增加機率。大約1/3的臺灣婦女,在一生之中會發生一次脊柱體、髖關節或者腕關節的骨折,男性也有1/5的風險

臺大新陳代謝科教授蔡克嵩今年5月報導提出「產後骨鬆症」新名詞,指出較瘦小媽媽懷孕時,未補充鈣,產後又喂母奶,可能發生背痛、駝背、身高變矮的骨鬆性脊椎骨折。

新手媽哺乳可能發生骨鬆性脊椎骨折。(圖/達志/示意圖)

趙順榮表示,懷孕、哺乳期與停經婦女須注意鈣及維生素D3的補充,維生素D3可以幫助鈣吸收,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風險並提升密度。他說,每天鈣的需要量,一般正常成年人爲800-1000毫克,更年期婦女爲1000毫克;另外,懷孕和哺乳時期婦女補充1000mg鈣,可增加腰椎骨密度,胎兒也可增加骨密度。吃鈣片時間最好在飯前一小時或飯後二小時或睡前,避免食物影響胃腸道吸收鈣。

預防骨質疏鬆,光補「鈣」並不夠,趙順榮提醒,關鍵在於五合一「骨鈣營養素」缺一不可:

1.鈣:

適度補充鈣,有助於造骨及減緩骨質流失,有助維持骨骼牙齒的健康。以及有助於肌肉與心臟的正常收縮及神經的感應性

2.維生素D:

能增進鈣吸收,促進釋放骨鈣,以維持血鈣平衡,以及減低髖骨骨折風險,有效降低骨折風險並提升骨密度。

3.鎂:

主宰骨骼是否容易脆裂骨折的最重要礦物質,依臨牀證實,最適當鈣與鎂的含量比是2:1的黃金比例

4.鋅:

主要扮演骨骼形成的角色,支持免疫系統有助於維持正常味覺食慾

5.B羣:

含有B1、B6、B12主要可舒緩老年人筋骨痠痛。維生素B1-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幫助維持心臟、神經系統。維生素B6-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維生素B12-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並刺激成骨細胞,可減低髖骨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