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分流效應顯現,11家理財公司10月規模曝光
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9月末股市開啓上揚模式,疊加部分固收理財因爲債市持續調整而造成的淨值回撤,不少資金從存款、現金類和固收類理財產品搬家,奔赴股市。
這給銀行理財本該按往年慣例在10月創下可觀增量,造成了擾動。
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彙總的獨家數據顯示,就同比而言,11家主要銀行理財公司(包括工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招銀理財、信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浦銀理財和平安理財)的規模增量明顯弱於去年同期;與前兩月相比,10月末存續規模雖較9月末回升,但仍未恢復至8月末水平。
11家主要理財公司10月“回血”4300億元
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彙總的獨家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11家主要銀行理財公司存續產品規模合計約爲19.4萬億元,較9月末回升約4300億元,但較8月末水平還低了2100億元。
也就是說,上述11家理財公司在9月份“失血”的6400億元,10月份“回血”了4300億元。
事實上,這樣的增量其實是不達預期的。按往年慣例,理財市場在10月份通常會迎來資金的回升。券商中國記者調閱上年同期數據,發現上述11家理財公司存續規模的回升的幅度顯著高於今年。2023年10月,上述理財公司合計回升規模達8250億元。
全市場銀行理財數據也有類似趨勢。據華源證券分析師廖志明研報測算,10月末理財規模合計約29.7萬億元,環比增長約0.36萬億元,今年10月相比2023年同期(增長0.9萬億元)顯著下降。廖志明分析認爲,10月理財規模增長偏弱,一方面或是因爲股市走強影響,部分理財客戶資金流入股市或在股市觀望,階段性降低了理財購買動力;另一方面,9月下旬固收類理財淨值波動帶來的影響。
華西宏觀固收團隊對全市場理財規模的預測與廖志明類似。華西固收研報顯示:截至10月末,銀行理財存續餘額爲29.63萬億元。
從產品結構變化來看,上述11家理財公司在貨架上的主要增量來自於現金管理類產品和固收類產品。其中,多數理財公司的現金管理類產品實現增長,11家公司單月合計增長約3300億元。固收類產品合計增長約4300億元,其中國有大行理財公司的固收類產品增長較爲迅速,5家國有大行理財公司固收產品合計增長約37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10月理財規模回升快速的理財公司中,農銀理財和建信理財脫穎而出,大幅高於其餘理財公司。其中農銀理財10月回升約1700億元,建信理財回升約950億元,其中農銀理財現金類產品環比增長約23%,固收類產品合計環比增長約11%。
規模排名方面,據券商中國記者掌握的數據測算,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分別以2.4萬億元、2.14萬億元、1.94萬億元的規模分列前三;而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均突破1.92萬億元,二者規模相差無幾,有望進入2萬億元陣營。
另據廖志明統計,今年以來,股份行理財公司中,恆豐理財、浦銀理財和華夏理財的規模增幅較大。截至10月末,恆豐理財規模較年初增長52%、浦銀理財增幅達38.9%;華夏理財增幅達37.6%。城商行理財公司中,蘇銀理財規模超6300億元,寧銀理財和南銀理財分列第二、第三位。
股市上漲一度加劇儲蓄和理財分流
9月末股市上漲,疊加部分固收理財因爲債市持續調整而造成的淨值回撤,不少投資者在9月末、10月初贖回存款、現金類和固收類理財產品,將資金投向股市。
10月黃金週結束後的首個交易日,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發佈公告,暫停其代銷的部分理財產品的快贖功能,原因是已墊支的金額達到設定的墊支總額(即客戶快速贖回申請總額度超過限額),產品管理人暫停提供部分相關產品的快速贖回、消費支付服務。
無獨有偶,招行高管也在三季度業績發佈會上透露了股市對儲蓄存款的分流效應。“我們注意到10月8日一天,由儲蓄存款流向股市的資金就不少。當然,還有一些產品的贖回形成了活期存款的沉澱,這就是一個雙刃劍,活期存款增加了,但加大了存款的波動。”
9月份權益市場迎來一波回暖,帶動部分含權理財的權益部分收益上升。該類含權產品在以貨幣類或固收類資產打底的基礎上,通過小比例資金參與股票、黃金、境外資產、衍生品等投資,在實現風險分散的同時增厚收益。
普益標準指出,從截至10月15日的收益表現來看,多數含權固收產品近1個月收益率有明顯回升趨勢,部分理財產品業績突增,包括農銀理財、交銀理財、信銀理財、興銀理財和光大理財等機構發行的含權產品。
拉長觀察區間,事實上9月末行情是今年以來理財含權部分難得遇到的加倉檔口。因爲今年市場利率中樞延續下行趨勢,疊加“資產荒”背景下長期優質標難尋,理財產品資產配置難度升級,這也是爲什麼“低波”成了今年理財公司貨架主要產品譜系。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10月31日,今年以來理財公司發行的“低波”產品已達518只,較上月增長了近50只,顯示出市場對於這類穩健理財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業績表現方面,當前市場中理財公司發行的“低波”存續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達到了3.24%,今年以來的年化收益率也已達到3.1%。
來源:券商中國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林麗峰
校對:楊舒欣
數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