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唯一負增長!這個大省,怎麼了?
作者:餘飛
01
山西,GDP唯一增量爲負的省
今年增量持續爲負數的兩個大省河南與山西,從三季度數據來看,河南已經支棱起來了,而山西依舊在水逆當中。
10月20日河南省統計局公佈了前三季度GDP數據: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前三季度,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7881.9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
相較於去年前三季度,GDP增加了96.52億元。儘管增量只有96.52億元,但總算結束了其連續三個季度的下滑。
10月30日山西統計局披露:
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爲17532.5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
17532.53億元,相較於去年前三季度,減少了516.84億元,名義增速-2.86%。
這一數據之下,山西成爲了前三季度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中,GDP增量唯一爲負數的地區。
且排名退至全國第21位,被內蒙古超越。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山西GDP連續三個季度下降。
今年一季度山西GDP較去年同期減少了424.77億元,減少量位居全國第一,實際增長1.2%,名義增長-7.29%。
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爲11186.85億元,較去年上半年減少了501.71億元,是僅有的兩個GDP增量爲負的省,減少量全國第一。
全省GDP下跌背後,是其下轄地市負增長之故。
一季度,山西下轄的包括省會太原在內的11個城市,GDP增量全部爲負。
製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上半年,11個城市中,除了陽泉未公佈數據外,其餘公佈數據的10個城市8個增量爲負,包括省會太原。
前三季度,目前只有長治、臨汾、運城三座城市公佈了數據,臨汾增加,長治與運城GDP在減少。
02
山西,怎麼了
河南能夠止跌回正,支棱起來,山西爲何還是不能?
我們先看看河南止跌的因素。在上週分析河南的文章中,我強調過,河南之前GDP增量爲負如今止跌回正,因素都在出口上。
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外貿進出口3253.2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8%。其中,出口2008.3億元,下降19.1%;進口1244.9億元,下降3.5%。
河南出口跳水的直接原因,是支撐整個河南出口的富士康數據跳水。
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河南全省手機出口量1869.6萬臺、同比下降38.5%,手機出口金額747.13億元、同比下降了41.3%,下降額度218億元。
手機並不是影響河南出口的唯一因素。海關數據顯示,河南出口額較高的產品中,農產品,汽車零配件,服裝及衣着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其製品等也在下降。
最終拖累了河南GDP前兩個季度GDP增量持續下滑。
到三季度,河南出口形勢改變。
鄭州海關數據顯示:
前8個月,河南省外貿進出口4609.3億元。其中,8月份,外貿進出口660.7億元,增長21.5%,連續兩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進出口增速創今年以來月度新高;出口375.9億元,增長18%;進口284.8億元,增長26.5%。
來源:鄭州海關
簡單瞭解了河南之後,我們再來看山西。
導致山西一季度、二季度GDP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業下滑。
從山西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來看:
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2.1%。從三大門類看,採礦業下降3.1%,製造業下降0.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2%。從煤與非煤看,煤炭工業下降2.8%,非煤工業下降0.8%。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0%。從三大門類看,採礦業下降1.2%,製造業下降1.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3%。從煤與非煤看,煤炭工業下降0.7%,非煤工業下降1.7%。從產品產量看,全省主要規上工業產品中,原鋁、氧化鋁等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增長。6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0%。
而三季度,工業下滑形勢依舊沒有改變:
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9%。從三大門類看,採礦業下降0.7%,製造業下降2.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0%。從煤與非煤看,煤炭工業下降0.3%,非煤工業下降2.1%。
到如今,工業都沒有恢復,而且無論是支柱產業煤炭工業,還是其他工業,都在下滑,這是山西GDP增量持續爲負數的根本原因。
來看具體數據,根據山西省公佈的8月份數據顯示,主要工業產品,全都在下降。
來源:山西省統計局
前8個月,原煤產量8.13億噸,同比下降了9.6%。焦炭產量5672萬噸,下降8%。鋼材產量4602萬噸,下降了4.7%。手機產量1051萬臺,下降了16.7%。本就不多的汽車產量,下降了8%,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下降了16.9%。
一言以蔽之,山西的主要工業,都水逆了,尤其是煤炭這個當家工業。
山西是煤炭第一大省,煤炭是山西工業支柱。所以,山西經濟增速走勢,完全取決於煤炭行情的一顰一笑,與煤炭行情深度捆綁。
今年煤炭價格一直在走低,行情在走弱。
根據上市公司最近披露的財報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煤炭“四大天王”業績普遍下滑,除中國神華營收同比微增外,另三家煤炭巨頭陝西煤業、中煤能源和兗礦能源營收與淨利同比雙降。
03
山西,如何走出水逆
本號認爲,山西想要扭轉困局,必須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優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北方地區的通病。當然,這是計劃經濟轉變爲市場經濟速度決定的,也是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的特性所決定的。
1978年改革開放,東南沿海率先破局,但內陸地區由於思維保守,速度緩慢,沒有快速調整過來。大鍋飯思維、體制內思維,阻礙了它們的經濟發展速度。
這是造成改開之後,經濟、產業、資金、人口從北向南、自西向東移動的關鍵。
營商環境優化,才能在招商方面取得突破,才能突破產業瓶頸,才能助力自身實現產業轉型。
第二,產業加速轉型。
昨天本號寫陝西榆林的文章中,就說過,同樣是煤炭作爲支柱產業,榆林前三季度GDP增量位居全國第五,名義增速全國第一,根本原因在於其產業升級與轉型。
一方面,在既有的能源優勢基礎上,發展壯大更多的關聯產業,進行產業延伸。
另一方面,大力佈局非能源產業。精甲醇、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電解鋁、多晶硅、鐵合金等煤化工、現代精細化工、新材料產品,正在嶄露頭角,並逐步成長爲榆林新的工業支柱。
資源型城市與地區,最容易陷入資源陷阱。
躺在資源稟賦的溫牀上,雖然很舒服,但會逐漸失去創造性。跳出舒適區,才能迎來突破。
但人的天性,決定了大部分人不願意跳出舒適區。因爲跳出,就意味着不確定。
喜歡確定性、厭惡不確定性,這是千萬年進化史寫進人類基因的心理定式,很難改變,所以熟悉的永遠好的,陌生的永遠都是壞的,所以改變習慣很難。
但人類的進步,無一不是跳出舒適區之後才完成。這道理,山西不是不明白,所以山西早就提出了產業轉型。
但效果並不明顯。山西依舊是煤炭支撐着發展。
根據山西省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年末,原煤、鋼鐵等重工業增加值依舊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96.6%,相比於2021年佔比增加了0.4個百分點。
來源:山西省統計局
效果不明顯,說明決心還不夠,力度還不夠,誠意還不夠。
一個城市的產業想要成功轉向,不是發發文件就能夠的。營商環境需要改變,思維需要改變,這些不改變,產業和人才怎麼會到來?
所以,根本上還是得改變思維和營商環境。
最關鍵的是,擺在山西面前的路,貌似只有轉向這一條。
不破不立,山西只能迎難而上,孤注一擲,準備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放手一搏,方能爲自身創造機會和希望。
既然無路可選,那不妨孤注一擲,持續投入引進耐心資本。
第三,義無反顧地強省會。
在分析強省會路線好還是均衡發展路線好的文章中,本號明確強調過:
強省會與均衡發展,無所謂好壞,適應自己的纔是最好的。或者可以這樣說,強省會與均衡發展,只是地區發展不同時代、不同實力的需要。
一言以蔽之,強省會與均衡發展,都是時代選擇的結果。
改革開放之後,沿海作爲對接世界的第一線,思想率先解放,產業率先崛起,而中西部則要慢一拍乃至兩拍。
產業崛起的沿海,瘋狂吸引內陸人口。內陸地區爲了抵禦這種虹吸,只有將有限的政策、資源傾斜給省會或首府,壯大省會與首府,才能對衝這種虹吸。
此外,強省會的另一個作用在於,省內能夠有城市躋身一流城市,去爭奪頂端資源。
對於內地經濟弱省來說,強省會是最好的發展模式。一個省要提升存在感,必須讓省會出圈。只有省會出圈,才能在頭部城市中卡位,爲省內爭取到好的資源。
如果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資源也會繞道而行,中部的山西、江西皆如此。
山西早就提出了強省會路線,但執行效果同樣不如意。而且,山西還提出了長治這個省域副中心,準備分權發展。
本號早就強調過,強則兼顧、弱則核心。
對於廣西、雲南、甘肅、山西、貴州、江西等 這些省與自治區的省會與首府,GDP尚未過萬億,自身還沒有壯大起來,走強省會與強首府路線更妥當,先把省會與首府的武功練好,等到能打時,纔是尋求均衡的時機。
否則,只能是大家一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