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繁華都市,談孤獨一隅
2020年,上海財經大學的7名同學聚集在一起組成團隊,用統計方法和人文訪談,傾聽“老漂族”的聲音,探訪社會中被忽略的這一龐大羣體。團隊通過努力,希望研究結果能爲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提供數據支撐。同時,該研究也獲得上海市“知行杯”社會實踐比賽上海市一等獎,第十七屆“挑戰杯”上海市特等獎。
“老漂族”,代指年齡超過六十歲,退休後由於子女工作、結婚等原因隨子女搬遷到其他城市居住的老年人羣體。目前,“老漂族”佔全國總流動人口的近10%。如此龐大的羣體,社會上卻很少聽見他們的聲音,他們彷彿只剩下父母、祖父母這些頭銜,而被忽略了作爲個人應該享有的權利。
2020,疫情來襲,在嚴格的防控要求下,上海財經大學7名學生積極響應“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大賽的要求,對生活在上海的“老漂族”的生活現狀進行了調查。她們關注到“老漂族”羣體,想要了解他們的生活,以期提高他們的背井離鄉後的生活質量。是來自上海財經大學的7名同學,都是統計與管理學院的大三的學生。在門嘉齊同學的帶領下,她們組成了“老漂族”生活質量調研團隊。隊長門嘉齊同學就讀於統計學專業,其他6名同學就讀於經濟統計學專業,分別是柯雨薇、屈蔡悅、王吉祥、韋嘉諾、徐沐彥、楊訶雅。她們結合線上調研和線下實踐,在上海市範圍內以“老漂族”爲調研對象,瞭解他們的生活現狀、探究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並針對性地提出對策與建議,爲進一步打造和諧美好的社會貢獻大學生的力量。
上海財經大學暑期實踐旗幟和隊服
據瞭解,疫情阻斷線下問卷的通道,縮小數據獲取渠道。門嘉齊項目團隊通過線上問卷和實地走訪,獲取上海市“老漂族”的生活質量數據。團隊選擇“滾雪球”抽樣方法以提高數據量和獲取效率,基於調研獲取的數據,以統計學研究方法得出“老漂族”生活現狀。其中包括掌握“老漂族”的心理負擔來源,瞭解“老漂族”的社交娛樂等。在此基礎上,團隊得出了影響“老漂族”生活質量的顯著性因素:異地電子就醫、每日休息時間、免費體檢情況等等。
同時團隊輔以對“老漂族”和“社區居委會”的深度訪談,深入瞭解“老漂族”的真實生活狀況以及所面臨的困境內容。疫情的防控和人們對於個人信息的保護加大了訪談難度,團隊放棄視頻記錄,轉向語音、文字記錄,努力爭取訪談機會,最終得到4位老人和1個社區的支持。
團隊成員說,“他們需要我們來我們就來了”“我小姑娘不願意讓我走”“要說遭罪吧,過分點,其實也是差不多”“現在,朋友很少的”等等“老漂族”在訪談中談到的內容,透露着“老漂族”的內心狀況,反應出“老漂族”在日常生活、休閒娛樂、醫療健康方面都面臨的困境。通過採訪社區工作人員,以第三方視角看待“老漂族”,團隊獲取了社區內“老漂族”的顯著特點,社區活動內容以及在“老漂”在舉辦的活動中所反映的問題。
團隊成員實地調研
團隊成員通過暑期和課餘時間,從確定選題,到實踐調研,再到報告撰寫,前後用時四個月左右,初步完成調研和報告。緊接着在指導老師李濤老師和學校相關團委老師的指導下,優化處理報告中的統計專業、語言細節、格式排版等問題,使定量分析的模型更加合理,使定性分析的邏輯更加清晰,使報告各部分的承接更加連貫、重點更加突出。
門嘉齊說,想要在比賽中勝出,不僅需要突出的研究能力,而且需要良好的展示研究成果。“包括佈置展位,PPT製作,演講稿撰寫,答辯展示等。”門嘉齊說,項目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在爲此不斷努力。
在一次次的答辯預演和校級、市級大大小小的正式答辯中,結合團委老師的指導意見,團隊成員吸取經驗、尋找不足、反覆修改、精煉表達、提高答辯水平。在這個過程中,團隊成員各司其職,各自發揮着自己的長處,完善每一個細節。“比如由於答辯時間的限制,爲了傳達豐富且準確的內容,PPT和演講稿從相似改爲互補――PPT以展示研究結果爲主,演講稿則以共情共鳴爲主。達到了相輔相成,融爲一體。”門嘉齊說。
目前,該項目團隊在與其他112支隊伍的角逐中獲得上海市“知行杯”社會實踐比賽上海市一等獎,並在110個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第十七屆“挑戰杯”上海市特等獎。此外,該團隊已將項目報告提交至上海市人大代表孫慧作爲人大提案的支撐材料。希望能夠通過對影響“老漂族”生活質量因素的探討,有針對性地對社會公共服務保障相關政策提出精準治理對策,有效改善“老漂族”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爲城市打造更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
作爲大學生,通過此次社會調研,7位同學說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聽到最真實的聲音、去提出最實際的方案、去做最有意義的宣傳,真正做到把問卷做在田野間,把文章寫在大地上,承擔起作爲新時代青年學子應該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