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我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取得六方面顯著成效
人民網淮北6月29日電 (許維娜)政策體系基本建立、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資源保障更加有力、生態環境穩步恢復、民生狀況明顯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爲推動“十四五”時期資源型地區轉型工作開好局、起好步,6月28日至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安徽省淮北市組織召開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暨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經驗交流現場會。
全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暨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經驗交流現場會。人民網 許維娜攝
會議強調,資源型地區是我國資源能源供應的主體和基礎工業的主要集聚區,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推進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是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國家資源能源安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舉措,必須抓緊抓實抓好。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協調配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政策框架逐步完善、工作合力不斷增強,各地紮實推進優化經濟結構、治理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等重點任務,轉型工作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會議闡述了新時代做好資源型地區轉型工作的重要意義。人民網財經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瞭解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取得了六方面顯著成效。
一是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國務院先後印發《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國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爲起始,以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爲主體,以採煤沉陷區、獨立工礦區爲當前政策着力點,兼顧資源富集地區、國有林區的轉型工作框架和政策體系不斷健全;
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源枯竭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約2100億元。“十三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約170億元支持實施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提升工程;
三是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5.7萬億元增加到26.8萬億元,年均增長6%。採礦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12.8%降至5.5%,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32%增加到46.2%,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
四是資源保障更加有力。重要礦產資源接續基地新增27處,資源產出率累計提高超過36%,森工資源型城市森林覆蓋率超過75%;
五是生態環境穩步恢復。各類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由28%提升至56.8%。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20%,節能減排成效明顯;
六是民生狀況明顯改善。資源型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均超過8%,累計改造棚戶區近18億平方米,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全面完成。
會議還指出,“十四五”時期,資源型地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各部門協調配合、強化地方主體責任、有效發揮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政府的引導作用,突出特色、深化改革、抓緊機遇、用好政策、綜合施策,聚力推動資源型地區轉型工作取得更大的突破。
此外,江蘇徐州賈汪區、重慶萬盛、四川瀘州、安徽淮北、四川華鎣、河北石家莊井陘礦區、山東濟寧、廣西賀州平桂區、湖南臨湘等9個轉型成效明顯的資源型地區作現場經驗交流發言,分享了轉型發展中的鮮活案例和能推廣、可複製的典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