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兩岸正義哥姐,有助兩岸關係發展!

劉性仁

日前來臺灣參加文化大學陸生暑期專班南昌大學領隊老師李志,在剛好結束完參觀基隆海洋地貌體驗課程學習時,於基隆文化活動中心等待返回文大之時,聽到一路之隔的基隆田寮河邊有人呼救「有人落水…」。當時,李志老師想都沒想,基於救人至上的正義心,立刻往下跳,順利救起當時落水的女子,事後低調的他,當時並未告訴警方身份,但被聞訊而來的媒體譽爲「正義哥」。這一種行爲表現及不居功的低調態度,對於臺灣民衆對於大陸人士的觀感,有着極爲正面的意義,也替兩岸交流立下最正面的示範。

李志老師說,「自己學過跳水,每週都會固定游泳二到三次,這次雖在人生地不熟的臺灣,但救人爲上的使命感,讓自己沒有考慮到周邊環境與水域,還好有救到人,這是他心裡最高興的事。」;李志老師也因爲救人而擦撞到河裡鏽蝕欄杆血流不止,並且在救人時灌入不少髒水,而在路上吐了不少,但李志老師都一直講沒什麼,只是要大家別擔心。

從此事的經驗中,首先,救人不問身分,只顧人道精神,更撇開大陸社會以往給人冷漠印象,不論政治身分,不問其他因素,一切以救人爲先,這種精神長此以往,更能發揮大陸民衆及公民社會的熱力,這種出自本心善念,令人敬佩,顯見仍有不少大陸民衆行爲,值得我們嘉許喝彩。

其次,兩岸交流的目的何在?無非是使兩岸關係正面發展,而發自內心的關懷將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自然、最美妙的;我們往往忽略兩岸交流中的正面功能,而過度放大負面效果,甚至誇大或危言聳聽,老是從政治及陰謀論角度來看待兩岸議題;事實上,兩岸各項學術交流迄今,帶來相當多正面及可歌可泣的溫暖故事,少了政治因素及不當的動機揣測,兩岸學術交往中充滿着人性光輝的一面,誰說兩岸不能撇開爭議?而多從人性光明面中出發;兩岸學術交流可以說產生相當正面的意義,這是當初極力反對兩岸學術交流者,恐怕始料未及的結果。

再者,我們往往將太多的心力放在兩岸硬碰硬的制度衝突或是立場利益歧異,而徹底忽略兩岸間所可以發揮的軟實力及善念。其實,臺灣的美,美在人心;大陸同樣也有許多美麗的人心,只是我們有沒有注意及留心,當兩岸越來越多的美麗人心,自然慢慢就會改善彼此的觀感,進而形塑和諧的兩岸關係。

總之,南昌大學「正義哥」李志老師,低調不居功的熱心助人態度,爲大陸做了最佳的模範,再多的言語,比不過發自內心的善念及對於生命價值的關懷,救人第一,人命關天,兩岸都有許多美好的人心,就看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善性的發揮遠比虛假的關懷及利益要來的更加珍貴,希望兩岸能常保此善念,多一些正義哥姊,兩岸豈有不公之理?大陸並非如臺灣部分民衆所想像般的惡劣,一個社會的發展始終是好人壞人少,同樣臺灣社會的熱情及善念,也並非刻意主動挑釁製造麻煩,從一個發生的真實事件,讓我們體會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暖,臺灣如此,大陸亦如此,倘若持續發揮善念,許多兩岸間的衝突與矛盾都有可以解決的方式。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