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化美牛得不償失
丘福隆
人民心中有兩大疑慮:(1)美牛是否有毒?(2)是否安全可食?但是政府一向左閃右避,從未拿出證據直接回答問題,使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以致逐漸演變成錯綜複雜的泛政治化議題。馬執政團隊認爲勤於與民溝通、解釋、勸說、宣導便遲早能說服民衆接受美牛,把這項議題視同教導人民如何節能省碳、如何遵守交通規則,甚至是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以防止傳染病與節制生育的層次,完全沒有「回答問題」的認知與態度。尤有甚者,政府有時候竟然想藉施展政治魄力與謀略代替處置議題的無能。除此之外,許多醫生與專家學者站在反美牛的立場,他們的意見加深了民衆認爲美牛安全沒有科學根據的印象,因而視美牛輸臺如同鴨片戰爭重演,受迫於美國的壓力,犧牲國民的健康。因此,說服人民之前必須先以臨牀數據說服這些醫生與專家學者。臺灣沒有缺牛肉的問題,也沒有非吃美牛不可的問題,況且,輸臺的美牛每年不到兩億美元,僅佔美國輸臺貿易額0.78%不到,也只佔向美軍購預定額的0.25%不到。然而,臺美雙方均卯足全力推動此案,顯然有其必要性與緊急性。從美國的立場考量,美牛輸臺最重要的目的爲:爭取農業州選票,事關歐巴馬總統能否連任以及民主黨之前途。次要目的爲:若臺灣對「萊克多巴胺」設殘留容許值,美國可引用臺灣爲範例,有助於在今年七月份聯合國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CODEX)的會議中爲「萊克多巴胺容許值」訂定國際標準,因而有利於美國禽畜產品打開全球市場,同時亦可擴張農民票源與增加就業機會。從臺灣的利益考量,美牛議題牽涉廣泛的臺美關係,政治、經濟、外交、國防、文化等的未來都連帶受影響,不能進口會造成兩國關係緊張,臺灣已因此有五年未與美國舉行雙邊經濟諮商。美方官員日前正式表態,解決美牛問題可以促成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復談,並讓臺灣在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中得到美方的助益。此後,臺灣可進一步與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及參加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均此等等,可增加多邊投資與避免雙重課稅,因而提升臺灣的整體競爭力以及和全球經濟接軌。
迫於政治現實,近年來臺灣幾乎難以在國際政經舞臺展示應有的份量與影響力。美牛議題乃美國有求於臺灣的首見特例,而且臺灣幾乎不必爲此付出任何犠牲與代價,確實是極爲難得的良機。先前美方助馬連任即爲例證之一。無奈臺灣官產學界不識此道,徒增內鬥虛耗,令人扼腕。若臺灣因美牛議題與美交惡,造成貿易中風經濟鎖國,既不能發揮整體競爭力也走不出去,那可就是我國莫大的不幸。
●作者丘福隆,美國洛杉磯,生物科技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