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三中全會精神大邏輯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46年間,我們黨一共召開了10次三中全會,歷屆三中全會都聚焦改革議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啓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啓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徵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徵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決定》是新徵程上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動員令,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決定》共15個部分、60條,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總論,主要闡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第二板塊是分論,以經濟體制改革爲牽引,全面部署各領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塊主要講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決定》一共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都是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的內容。學習領會全會精神,需要深刻領會和把握全會的主題、總目標、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讀懂其中蘊含的內在邏輯和有機關係。
把握主題、總目標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成功地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概括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論創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爲全會主題,意義十分重大。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要把這些戰略部署落到實處,把中國式現代化藍圖變爲現實,根本在於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掃除各種障礙,源源不斷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激發活力、增添動力。
一方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許多複雜矛盾和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來加以解決;另一方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來謀劃和展開,確保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因此,二者緊密聯繫、內在統一。
與全會主題相一致,這次三中全會確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一句話,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根本前提和根本方向。就是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內進行,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第二句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形式和基本途徑。這就是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的領導下治國理政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制度安排。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體系管理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即領導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制度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的作用;然而光有制度沒有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難以發揮作用。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我們黨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結合在一起提。
這次三中全會以二〇三五年爲時間座標,提出屆時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爲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決定》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精心設計,提出“七個聚焦”,從總體上囊括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點: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聚焦建設美麗中國,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週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2035年和2029年這兩個時間節點,要實現的是兩個既一脈相承而又不同的目標任務。
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則
《決定》在總論部分,提出貫徹以下六大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制度建設爲主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系統觀念。
這六條重要原則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寶貴經驗的總結和運用。我們必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嚴格遵循,認真貫徹。
把握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重大舉措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決定》13個部分的分論中,涉及經濟領域的就有6個部分,佔了將近一半比重,足見其分量之重。
(一)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借鑑蘇聯模式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爲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我們建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並部署了三個方面的關鍵改革舉措:一是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二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三是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此次三中全會重申“兩個毫不動搖”,這就是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而且,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因此《決定》特別提出,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對侵犯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的行爲實行同責同罪同罰。這是有針對性的,因爲以往多地多次發生過這類行爲,侵犯了一些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曾經以爲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才逐步認識到,我們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在以公有制爲主體的前提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黨的十五大明確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這裡用了兩個“都是”,其中的用意和含義一目瞭然。
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經濟座談會,明確指出,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制度。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總書記一語指出廣大民營企業光明美好的發展前景。
這次三中全會強調,堅持致力於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決定》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這必將大大增強經營主體的信心,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方喆 攝
(二)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怎麼可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決定》強調,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在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告別過去那種過度注重數量、規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轉而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決定》在這一部分提出五方面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三)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
這就要強化“三大戰略支撐”,即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同時,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即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決定》從改革的維度指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又分別具體部署,深化“三大改革”,即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現在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我國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達到2.5億,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這是我們實行“三大戰略支撐”、實施“三大戰略”帶來的顯著成果。持續實施下去,國家的創新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現代化建設就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跳舞機器人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黃曉勇 攝
(四)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
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繼續強調這句話,一是說明非常重要,二是表明需要繼續努力。
市場是“看不見的手”,難免有失靈的時候,因此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其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世界歷史表明,並不是只要搞市場經濟,就一定能夠建設成現代化國家。當今世界有的國家市場化程度比我們還高,但是其經濟實力遠遠落後於我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黨和政府有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有效的政府治理是什麼意思呢?政府治理行爲必須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而要達到這樣有效,就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五)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我國鄉村的建設遠遠比不上城市的建設,所以在脫貧攻堅的任務完成之後,黨中央及時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城鄉治理融合水平。爲此,《決定》部署,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同時,推出一系列真招實策,旨在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六)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鼓勵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從2013年9月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到2023年11月設立新疆自貿試驗區,10年間先後分7批設立了22個自貿試驗區。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中國第一張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經過7次修訂,清單條目由190項壓減到27項,服務業准入大幅度放寬,製造業負面清單已經清零。
這次全會再次強調,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
海南自貿港集裝箱航運樞紐——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 蒲曉旭 攝
把握其他各領域改革,注重全面改革
《決定》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框架下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領域改革。
如果說以上板塊主要側重經濟體制改革,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那麼,《決定》的第八至第十四部分,則聚焦其他各領域各方面的重大改革舉措,依次爲: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有這些領域重大改革舉措,與前面的經濟領域重大改革舉措一樣,都是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而規劃部署的。例如,《決定》指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等等。
把握根本保證
《決定》在總結經驗、闡述意義、提出原則、部署舉措當中,都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作爲重要內容。不僅如此,《決定》還專門用一個部分來部署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強調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必須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爲此,《決定》從三個方面展開部署。一是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二是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三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決定》特別指出,着力解決幹部亂作爲、不作爲、不敢爲、不善爲問題。爲了鼓勵幹部擔當作爲,《決定》強調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幹部開拓進取、幹事創業。《決定》強調要加強誣告行爲治理,這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將讓擔當作爲的幹部免除後顧之憂。
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標、改革策略、改革動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統闡述,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爲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爲我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決定》是新時代新徵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必將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