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精神解讀: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新京報訊(記者姜慧梓)中共中央7月19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按照三中全會的部署,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從宏觀數據看保持了持續向好態勢,但宏觀數據和微觀主體之間存在一定“溫差”。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如何在宏觀經濟政策和體制機制改革上加以應對,彌合這種“溫差”,實現經濟良性循環?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表示,當前,我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主要宏觀指標符合預期,同時也面臨一些困難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一些地方財政困難,表明我國經濟恢復還不夠強勁,不同地區、行業、企業之間存在分化現象。

韓文秀表示,下一步要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實現更爲均衡、普惠、包容的發展,一靠政策給力,二靠改革發力。

具體而言,要更加有力有效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好發力見效,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確保基層“三保”按時足額支出,發揮好財政資金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槓桿撬動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爲實體經濟提供源頭活水。

要落實好“兩新”“兩重”決策部署,實施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投入更多真金白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要把長遠增後勁與短期穩增長結合起來,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強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項目建設。要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都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與此同時,要紮實推動人民羣衆和企業可感可及的改革。韓文秀表示,按照三中全會的部署,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有效增加低收入羣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羣體規模,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

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健全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體制機制,形成市場主導的有效投資內生增長機制。完善促進機會公平制度機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暢通社會流動渠道,營造勤勞致富環境。

編輯 白爽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