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次互聯網報告:網民規模與結構特徵
一、網民規模
(一)總體網民規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09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爲42.1%,較2011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普及率的增長幅度相比上年繼續縮小。
分析非網民未來上網意願,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互聯網或將保持當前增速下行的趨勢:在2011年年中的調查中,有65.0%的非網民表示未來半年內肯定不上網或可能不上網,而到2012年底,這一比例已經提升至77.3%;相比之下,目前沒有上網、但未來半年內考慮上網的潛在網民佔比僅爲13.4%,保持逐步下滑的趨勢。這一結果顯示出,原本就有上網意向的潛在網民,正在逐步完成向網民的轉換;而對於不準備上網的網民,其上網的意向並沒有顯著提升。
針對未來上網意向不同的非網民,通過比較其各自不上網的原因,可以發現上網意向比較強烈的非網民(即潛在網民)受到自身生活習慣(沒時間上網)和硬件條件(沒有上網設備、當地無法連網)的限制相對而言更爲明顯(見圖3)。目前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完善、網絡接入以及上網終端的費用逐步下降,通過政府和互聯網業界的努力以及技術的發展,這些限制因素可以通過外部環境的改變來消除,未來網民的增長動力將主要來自於這些潛在用戶。
而對於未來沒有上網意向的非網民,多是因爲不懂電腦和網絡,以及年齡太大。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相對複雜:部分人羣的上網需求不強,互聯網上的各種應用與其現實生活仍存在距離,因而沒有形成足夠的需求去刺激其學習並接受新事物;當前互聯網使用還存在技術門檻,對個人的知識技能有一定要求。無論是需求不足還是存在學習門檻,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是依靠單純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下調等手段,而且需要互聯網應用形式的創新、針對不同人羣有更爲細緻的服務模式、網絡世界與線下生活更密切的結合、以及上網硬件設備智能化和易操作化。
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爲這些改變的實現創造了機遇。2012年,中國政府針對這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針:2月,中國IPv6發展路線和時間表確定;3月工信部組織召開寬帶普及提速動員會議,提出“寬帶中國”戰略;5月《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發佈,針對我國寬帶普及、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新型服務業態制定了未來發展目標和規劃。這些政策加快了我國新技術的應用步伐,將推動互聯網的持續創新。
(二)手機網民規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爲4.2億,較上年底增加約6440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羣佔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
手機網民規模在2012年增長迅速,並於年中超越使用臺式電腦接入互聯網的網民。與此同時,手機上網網民中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仍然是功能手機,而非智能手機,因而在上網時長、應用深度、使用功能的豐富性上,與PC終端還存在一定距離。
手機上網快速普及的意義,一方面在於推動了當前移動互聯網領域持續不斷的創新熱潮,以智能手機爲主流的智能移動終端,因全新的終端交互方式與用戶使用環境和習慣,爲互聯網從業者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2012年出現了許多受到用戶歡迎的移動應用,吸引越來越多的網民接入移動互聯網。另一方面,手機上網的發展爲網絡接入、終端獲取受到限制的人羣和地區提供了使用互聯網的可能性,包括偏遠農村地區居民、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低學歷低收入羣體。使用價格低廉和操作簡易的終端,可以滿足了這些人員相對初級的上網需求,推動了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隨着智能終端價格繼續走低,大量低端智能手機被推向市場,同時流量資費日益平民化,這些人羣將逐步轉化爲智能手機用戶,移動互聯網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針對這些在傳統互聯網時代無法接入網絡的羣體。
(三)分省網民規模
2012年中國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的網民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貴州、安徽、廣西、江西等互聯網普及程度較低的省份網民增長速度最快,而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的網民普及率較高,網民增速則相應有所放緩。
到2012年底中國共有八省市超過一半常住居民已轉化爲網民。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在七成上下,達到了北美國家、大部分西歐國家以及日本和韓國等高普及率國家的水平;廣東、福建、浙江和天津在60%左右,遼寧和江蘇的互聯網普及率在2012年也達到了50%,同處於這一水平的包括俄羅斯和巴西這兩個新興市場國家。而在網民增速方面,這八省市中除天津外,網民增長率均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
山西、海南、新疆、青海、河北、陝西、重慶、寧夏、山東、湖北等十省市的互聯網普及率在40%-50%之間,其中河北和寧夏的互聯網普及率升幅超過四個百分點,是網民增速較快的兩個省份。
另外,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廣西、湖南、西藏、四川、安徽、甘肅、河南、貴州、雲南、江西等省市的互聯網普及率不到40%,顯示出我國不同地區互聯網普及程度存在較大差距。
表 1 2011-2012年中國內地各省(市、自治區)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
(四)農村網民規模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占比爲27.6%,相比2011年略有提升,規模達到1.56億,比上年底增加約1960萬人。
近幾年來,中國網民城鄉結構變化幅度不大,這與中國急速推進的城鎮化進程有關,2011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規模首次超越鄉村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的關口,農村人口已經由2008年的7.28億持續降至目前的6.57億,因而造成網民中農村人口比例沒有顯著提升。目前城鄉互聯網普及率仍存在較大差距:到2012年底,城鎮居民中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約六成,而農村地區目前只有23.7%,但是從2011年開始,互聯網在中國農村常住人口中的普及速度開始小幅超越城鎮,結束了城鄉互聯網普及差距持續擴大的趨勢,反映出農村互聯網普及工作的成效。
二、網民屬性(一)性別結構
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中男女比例爲55.8:44.2,與2011年情況基本保持一致,男性與女性居民的互聯網使用率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年齡結構網民中10-19歲人羣比例從2011年底的26.7%下降至24.0%,這與我國該年齡段整體人口總數下降相關。此外,網民中40歲以上各年齡段人羣佔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互聯網在這些羣體中的普及速度加快。
(三)學歷結構
高中和大專以上學歷人羣中互聯網普及率已經到了較高的水平,尤其是大專以上學歷人羣上網比例接近飽和,網民的增長動力來自低學歷人羣,截至2012年底網民中小學及以下人羣佔比提升至10.9%。
(四)職業結構
由於學生羣體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處於高位,同時近年來中國中小學生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作爲網民中規模最大的職業羣體,學生的佔比在2012年降至25.1%。其次個體戶/自由職業者佔比爲18.1%。企業公司中,管理人員佔整體網民的3.1%,一般職員佔10.1%。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中,領導幹部和一般職員分別佔整體網民的0.5%和4.2%。另外,專業技術人員佔比爲8.1%。
(五)收入結構
網民中月收入[1]在3000
元以上的人羣佔比繼續提升,達28.8%,相比2011年底提升了6.5個百分點。
其中學生收入包括家庭提供的生活費、勤工儉學工資、獎學金及其它收入,農民收入包括子女提供的生活費、農業生產收入、政府補貼等收入,無業、下崗、失業羣體收入包括子女給的生活費、政府救濟、補貼、撫卹金、低保等,退休人員收入包括子女提供的生活費、退休金等。
三、接入方式
(一)上網設備
2012年70.6%的網民通過臺式電腦上網,相比上年底下降了近三個百分點。通過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與上年底相比略有降低,爲45.9%。手機上網的比例保持較快增速,從69.3%上升至74.5%。
(二)上網地點
在家中接入互聯網的比例繼續走高,至2012年底有91.7%的網民在家中上網,較上年底提升了2.9個百分點,顯示出家庭互聯網接入率的提升。在網吧、學校機房等場所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比例下降幅度較大,其中網吧網民佔比下降了5.5個百分點,在學校公共機房上網的網民佔比下降了3個百分點,這些提供公共上網設施的場所使用率逐年下降,是個人上網設備持有比例提升和網絡接入條件改善的必然結果。
(三)上網時長
2012年中國網民人均每週上網時長達到20.5小時,相比2011年提升了1.8個小時。
返回互聯網報告:完整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