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當前房市發展出爐 上半年熱點地區降溫

▲▼長沙溪湖沿岸新建住宅社區。(圖/新華社

本報訊

房地市場半年統計資料近期陸續「出爐」,上半年大陸熱點地區土地市場整體有所降溫。相比於前些年,地價高企的火爆局面有所平息。但當前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熱度高企,一些熱點城市高價地仍未絕跡。控地價是控房價的基礎,做好地價房價聯動調控的大文章,直接關乎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成效。

根據財政部資料,今年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達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機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儘管各大熱點城市土地成交金額依然處於高位,但土地市場成交價格的整體溢價率明顯回落,低於2015年至2017年間平均30%的溢價率,許多熱點城市土地溢價率保持在10%左右。土地成交樓面價呈現下降趨勢,其中深圳,南京成都太原下降幅度尤爲明顯。

上半年,全國熱點地區的土地市場整體有所降溫,這與持續至今的房地產調控關係密切,更與土地市場控地價的直接措施有關,地價房價聯動已成爲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要策略之一。

早在2016年9月30日,北京率先提出了“限房價,控地價”的土地出讓方式先限房價再競地價,然後競自持比例,最後競建設方案這一“房地雙控”的調控思路沿用至今,使得曾經一度高燒不退,高價地頻現的北京土地市場總體比較平靜。根據官方公示的資料統計,2018年上半年,北京共出讓土地31宗,成交面積392.62萬平方米,環比下降54.9%,同比下降29.6%;成交總金額751億元,環比下降58%,同比下降25.3%。

2017年4月,住建部和原國土資源部共同發佈的“關於加強近期住房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的通知”,成爲土地市場調控的“指揮棒”。這份檔明確,各地要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週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規模,結構和時序。堅決防止出現區域性總價,土地或樓面單價新高等情況,嚴防高價地擾亂市場預期。

通過地價房價聯動調控,以北京爲代表的一線城市土地市場一改往日“喧囂”,今年以來土地出讓金與樓面均價都呈下降態勢。同時,南京,福州等二線城市也通過“限地價,控房價,競配建“等措施穩定市場。

市場機構的資料顯示,與一線城市相比,二線城市呈現量升價穩態勢。上半年監測的300個城市中,二線城市土地成交面積和土地出讓金分別同比增加31%和33%,而土地成交價則同比持平

但高價地現象依然在一些熱點城市中存在。今年4月,成都的遠郊區成爲一些知名房企爭搶的焦點,不僅地塊頻頻拍出高價,更誕生了溢價率超過100%的成交地塊。今年5月,地處杭州武林商圈一宗地塊拍出107億元的天價,樓面價溢價率同樣超過了100%。

在不少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熱度不減。中國指數研究院資料顯示,上半年監測的300個城市中,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金達到7538億元,同比增長43%,成交樓面均價,土地平均溢價率等各項資料增長率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

回想2016年多地上演的“地王盛宴”,土地市場持續高燒成爲當年房價上漲的風向標。作爲住宅市場的前端,土地市場更應抑制炒作,才能進一步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持續高溫,個別熱點城市高價地頻現,是當前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中的不和諧音,也是風險隱患,應該深入調查,加以整頓。

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應保持土地供應節奏的科學平穩有序。有些地區曾一度出現爲避免高價地而減少供地的情形,導致供需矛盾越積越深,地價高漲風險也越來越大。相關地方政府應着眼未來,從合理控制地價,保障土地供應上繼續着力,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週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應規模和節奏,做好地價房價聯動調控的大文章。

建立保證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土地是一個關鍵突破口現行土地批租制度下,大多數用地供應幾乎全部採用招拍掛方式。原國土資源部今年初表示,我國將逐步改變政府作爲居住用地唯一供應者的情況。我國土地供應模式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地價控制將從制度上得到保障。(新聞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