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改革實踐交相輝映
15年前,爲繁榮發展浙江哲學社會科學,尋找重大的創新載體,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拉開序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設立這一工程,親任工程指導委員會主任,爲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作總序。
從那時起,浙江歷屆省委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堅持高度重視抓好工程的深化實施。歷任浙江省委書記相繼擔任工程指導委員會主任,接續實施文化研究工程,過問工程實施進展,指導重點項目研究,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15年後的今天,當年的深情展望,已轉化爲可觸可感的現實。
浙西古鎮美景 新華社發
作爲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浙江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歷史悠久、厚重豐富的浙江文化,曾在中華文明史上大放異彩。
這是歷史賜予浙江的寶貴財富,也是錢江兩岸開拓未來的豐富資源和不竭動力。
浙江更是傳承革命文化的重鎮。南湖紅船因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成爲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徵,由此產生了以“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爲核心內涵的“紅船精神”。
今日浙江,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其深層原因,就在於浙江堅持將發展先進生產力與發展先進文化相結合,堅持將文化中富於創造力的基因與當今時代精神相結合。
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作出《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決定實施文化大省建設“八項工程”。通過深入挖掘浙江文化深厚底蘊,用浙江歷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經驗引領浙江人民,進一步激發浙江人民“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無窮智慧和偉大創造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得到鮮明體現;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讓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有了進一步的規劃部署、有了更明確的要求。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實施15年來,財政專項投入超過1億元,設立研究項目811項,共組織全省,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界10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課題攻關,系統研究浙江文化優秀的歷史傳統和當代發展,先後跨部門跨學科設立了20多個研究機構,有序啓動“中國夢與浙江實踐”“‘四個全面’戰略與‘八八戰略’研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在浙江的實踐研究”等系列重大課題研究。
浙江典型村落經濟社會變遷研究叢書。資料圖片
圍繞“今、古、人、文”挖掘總結文化財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圍繞“今、古、人、文”四個方面,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蘊、研究浙江現象、總結浙江經驗,指導浙江未來發展。
一“今”一“古”,互爲觀照;一“人”一“文”,相映生輝。
作爲全國人文社科領域首個省級大型學術研究工程,這無疑是一個浩大的文化工程。
南宋史方向一直是浙江歷史研究的強項。但是,以往研究比較分散,且多聚焦於小問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必須開闢南宋史研究專題系列,從各個分支方向上進行系統梳理和研究。
《浙學未刊稿叢編》的問世,專家認爲這是我國古籍文獻整理的一件大事,是浙學研究的一項新探索,是文化浙江建設的一項重大突破,體現了政府頂層設計、圖書館與學界緊密合作的古籍整理模式的有效性,也是浙江讓古籍真正“活起來、火起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和有益嘗試。但是,完成這部鉅著,需要收錄浙學未刊珍稀稿抄本413部近1810冊,談何容易!
要打造迄今爲止最權威、最完整的宋畫圖像與文獻集成,從《宋畫全集》拓展至《中國曆代繪畫大系》,讓古畫超越時空來到讀者身邊,填補我國曆史名畫集成的空白,浙江大學和省文物局必須將分佈於全球100多家收藏機構的1000多幅宋代繪畫作品結集出版。這工程何其浩大!
不久前,《浙江現代文學名家年譜》(第一輯)項目召開結題評審會。經過兩年的努力,即將出版的這部著述,第一輯只完成了8位重要作家的年譜編纂,總字數就近300萬字。這還僅僅只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宏大布局中的一個局部。
深入研究浙江現象,總結浙江經驗,致力於服務浙江乃至全國發展,許多專家學者將畢生所學貫注於一功,大部分項目耗時一年以上,有些研究項目耗時數年。
在圓滿完成第一期文化研究工程規劃的基礎上,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全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會議精神,2017年3月,浙江省又制定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實施方案”,從學術角度進一步全面解讀當代浙江發展和浙江歷史文化。
東陽木雕發源於浙江東陽,由唐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是中國民間雕刻藝術的優秀代表。新華社發
堅持文化研究工程一張藍圖繪到底
梳理浙江文化的傳承脈絡,挖掘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蘊,研究浙江現象,總結浙江經驗。15年過去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將文化研究工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堅持不懈抓落實,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氣派、浙江特色的當代“浙學”品牌。
圍繞“浙江當代發展研究”“浙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浙江歷史名人研究”和“浙江歷史文獻整理”四大板塊,經過十五年持之以恆的努力和積累,第一期、第二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累計開展70個系列研究,設立研究項目110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1300餘部。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努力在保護和傳承中讓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底蘊與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交相輝映,在一脈相承中爲浙江文化增添今天的時代音符,演奏新的時代聲音。15年來,工程取得的豐碩研究成果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一批學術精品獲得了多項國內高水平獎項。
《宋畫全集》《元畫全集》填補了中國宋畫、元畫整理彙編的歷史空白,開創了中國繪畫歷史大型斷代集成的先河。
《毛澤東在浙江的785個日日夜夜》全面梳理了毛澤東同志在浙江調研、工作、接見外賓等情況,包括他主持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等重大事件,成果得到中央和省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科學發展觀在浙江實踐系列叢書”12部專著對浙江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探索進行了系統總結和理論概括,被省委確定爲省兩會代表、委員的學習資料。
《呂祖謙全集》《沈括全集》等首次輯全古代思想家的存世之作,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被世界各大圖書館收藏。
15年來,以問題研究爲導向,着眼浙江發展和學術發展的雙重特色,跨地區跨學科設立“浙學研究中心”“宋學研究中心”“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等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確立了優勢特色研究方向,培育了浙學研究、宋學研究、古籍研究等一批具有浙江特色和全國影響的優勢學科。以項目爲紐帶,凝聚了1000餘名在全國有影響的學術名師和學科骨幹,帶動了一代中青年學者成長,打造了一批研究力量較強的學術團隊和研究梯隊,逐步形成了新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力量。
作爲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之一,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來穎傑對記者說:“當前,學術界對工程已經取得的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充分體現了‘五個’價值:從浙江文化對中華文化發展的獨特貢獻入手,爲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作出了建設性努力,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深度解讀浙江傳統文化、思想流派對浙江、對中國百姓思想觀念、行爲方式的重要影響,具有豐富的思想價值;突出史前文化、專門史、特殊歷史階段、特色文化、比較文化等研究,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廣角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浙江的生動實踐,深入探究如何把文化優勢、區域精神轉化爲發展動能,具有鮮明的應用價值;從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角度講述浙江的文化故事,具有廣泛的教育價值。”他認爲,無論從中國傳統文化還是中國道路研究來看,文化研究工程都具有中國意義和世界意義。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