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算力中心“做加法” 爲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

流水線上,“人工智能質檢員”疾速揪出不合格產品,這雙“眼”既銳利又不知疲倦;司機並未觸碰方向盤,汽車自己靈活避障、麻利轉彎,自動駕駛車輛已行駛在街頭;高考作文題公佈了,有人打開人工智能應用,眨眼間收穫一篇流暢工整的文章……這些場景的背後,是一次次“神機妙算”。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爆火,推動算力的關注度提升。長三角各地正發力奔跑,通過算力中心“做加法”、政策支持“全覆蓋”,持續夯實算力底座,爲發展新質生產力賦能。

兩大集羣拔節生長

“算力就是計算能力。手機、服務器等所有具備計算能力的物理設備,都是算力的載體。近年來,數字經濟的浪潮席捲全球,5G、工業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向各領域滲透,對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的需求大幅提升,算力因此成爲數字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突破的關鍵瓶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吳強介紹。

6月14日,華爲雲華東(蕪湖)數據中心開通服務。當日,蕪湖市舉辦“東數西算”蕪湖集羣創新大會,會場內外“加速智能升級 共建美好智算之城”的標語十分醒目。

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製造業強市蕪湖,爲何提出“打造國內領先的‘智算之城’”?這與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密切相關。該工程確定在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其中,長三角樞紐節點包括兩個集羣,一個是“蕪湖集羣”,一個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集羣”。

因區位優勢,“蕪湖集羣”既可服務長三角,又能輻射中部省份,頗有東西兼顧、左右逢源之意。在“蕪湖集羣”起步區,兩年多來已簽約15個數據中心項目,總投資額約2700億元。華爲雲華東(蕪湖)數據中心是當地首家“上線”的。從網絡運載能力看,該中心與20多個城市間的網絡時延低於10毫秒,達到較高標準。

在位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蘇州市吳江區,早於“集羣”概念出爐,江蘇移動已佈局大型算力設施。2018年投入運營的中國移動長三角(蘇州)雲計算中心,核心業務已從前期的基礎性數據服務向智算服務升級,助力蘇州乃至華東地區人工智能的發展。今年底,該中心將開始二期工程,建設一個佔地100畝的智算中心,總投資不少於60億元。同樣在吳江區,江蘇電信建設的算力調度中心本月底將開通服務。

出臺政策搶抓風口

5月11日,連雲港市海州區,“悟空智算”智能算力中心投用。5月30日,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鋒奕算力中心項目舉行開工奠基儀式,預計2028年建成達產。有的已經掀開蓋頭,有的陸續破土動工,一個個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簽約、落地,使算力成爲長三角“新基建”的熱點。

從微觀層面看,算力基礎設施佔地大、用能多,涉及土地、供水、用電、網絡等要素保障,也涉及能耗指標。爲了一個項目,屬地政府需要多部門聯動。

從宏觀層面看,爲了推動算力“新基建”,三省一市皆已制定相關規劃、出臺推動政策。4月,江蘇發佈全國首個省級算力基礎設施發展專項規劃,明確了目標:2030年全省數據中心機架規模達120萬標準機架,全省在用總算力超過50EFLOPS,智能算力佔比提升至45%以上,智算中心突破20個。而截至去年底,江蘇在用數據中心標準機架達59.9萬架,在用算力達18EFLOPS,在用智算中心9個。兩相對比,可見6年中要完成不小的增量。接下來的重點是加快落實這張藍圖。

去年,安徽出臺有關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深度參與“蕪湖集羣”建設,也支持有條件的市多路線、多模式建設公共智算中心。

同樣聚焦面向人工智能應用的智能算力,上海今年初制定了一個實施方案。上海將通過貼息貸款、專項補貼等方式,持續引導在建和已建數據中心向智算中心演進;通過市區兩級“算力券”等激勵機制,引導智能算力通過集約化調度方式,在上海算力交易平臺、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集聚。

浙江今年初出臺的《關於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針對省內算力佈局不均衡的問題,提出優化算力資源佈局,加快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等先進算力的建設,並鼓勵企事業單位參與智算中心建設和運營。

大力發展算力產業

吳強對記者說,高性能計算推動我國航空航天、深空深海、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取得重大突破,ChatGPT熱度不減的背後,是人工智能技術演進對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別增長。可以說,現階段的產業發展、技術革新,對算力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急迫。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網絡作爲連接算力、數據、業務應用的“主動脈”,與算力的融合共生不斷深入。

在6月14日舉行的“東數西算”蕪湖集羣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善林專門講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數據、算法、算力的支撐。對於AIGC發展來說,數據是核心要素,爲模型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知識;算法是核心技術,決定着模型的智能水平和問題解決能力;算力是堅強基石,確保算法能夠高效處理大量數據。

楊善林認爲:“由數據、算法、算力構成的智算產業,是推動人工智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事實上,伴隨算力基礎設施的增加,長三角多地政府都在推動包括智算產業在內的算力產業。在算力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上,蘇州去年提出,既支持創新主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也優先建設一批集聚計算設備製造、數據算力應用、算力算法服務企業的特色產業園,還要在引育龍頭企業上給予真金實銀的獎勵支持。

今年3月,南京市公開這一目標——到2025年全市算力產業規模突破3500億元。在構建算力產業生態方面,南京要優化園區產業佈局:中國(南京)軟件谷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基礎軟件產業,麒麟科創園重點發展智算產業,江寧開發區重點發展算力網絡產業……這些細分產業領域,共同拼成一個算力產業“全景圖”。

算力產業的壯大,將使算力成爲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強引擎。未來,“神機妙算”會給生產生活帶來無限可能。(徐冠英)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