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
(原標題: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用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新的發展實踐,對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具有重要意義。
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多地推出一系列接地氣、切合實際的硬招實招,以火熱生動的一線實踐,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以新質生產力強勁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前,各個省份都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針對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生物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因地制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融合式、集羣式發展的舉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郭麗巖表示,這些舉措落實後,將有利於進一步激發產業新活力、新動能。
向“新”而行,步履不停。以山東爲例,山東省副省長範波日前表示,山東將全力搶抓高端化賽道。統籌優化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佈局未來產業,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着力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爲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左右。
“未來產業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方向。”範波表示,山東在區塊鏈、虛擬現實等24個重點領域均有積極佈局,將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七大未來產業,加緊打造一批先導區和特色園區,加快塑造新型工業化新優勢。
在多位受訪的業界專家看來,不斷髮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到,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不盡一致,在新的發展階段,需通過因地制宜發展新技術、新產業,鞏固優勢、補強弱項,培育更多經濟發展新動能,讓智慧的種子生根發芽。
如何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建議,一方面,各地要立足自身技術實力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產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差異化發展。另一方面,國家層面要加強系統謀劃,在一些基礎性、公共性、通用性領域加強力量投入,在市場化、競爭型、個性化領域加強政策引導,避免地方重複建設和過度競爭,推動各地形成優勢互補、協同互促的良性發展局面。
當前,全國各地也在綜合考慮人才、產業、資金等條件的前提下,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並對發展目標進行了規劃。
日前,陝西省印發《陝西省高水平推進產業創新集羣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培育壯大10個以上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百億元級產業創新集羣;到2035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千億元級產業創新集羣。
廣東省深圳市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6萬億元,打造形成4個萬億元級、4個5000億元級、一批千億元級產業集羣。
近日,江蘇省揚州市發佈《揚州市2024年專精特新企業內培外引行動方案》,提出從五個方面培優培強專精特新企業,壯大新質生產力,力爭今年13條重點產業鏈規上企業專精特新集聚度達到20%。
從各地的探索與實踐中不難看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方向是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主陣地。其中,發展未來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
“未來產業是新一輪大國經濟競爭的重頭戲,事關中長期全球經濟主導權的興衰、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更替。”國家信息中心未來產業和平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鬍擁軍表示,發展未來產業應注重強化投融資支持,打造未來產業的研發創新載體,創新未來產業的孵化培育模式。
當前,不少地方的實踐也在朝此方向深入邁進。今年年初,浙江省財政廳聯合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共同研究推出未來產業(人工智能)先導區財政專項激勵,首年度重點圍繞人工智能(含通用人工智能、類腦智能、智能機器人、元宇宙、AI賦能新型工業化、車聯網)、氫能儲能、合成生物三大重點領域,以任務“揭榜掛帥”的形式支持培育建設一批先導區,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等未來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應用。
近日,廣東省印發了《廣東省培育發展未來產業集羣行動計劃編制工作方案》,明確未來廣東將重點培育發展未來電子信息、未來智能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和未來綠色低碳5個產業集羣,並設定了廣東未來產業的培育目標:到2030年,5個產業集羣成爲廣東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質生產力如春日的陽光,爲各地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賦予了生命力。展望未來,這股強勁力量還將釋放更大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向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