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嚴重過剩 陸電動車電池開啓價格戰
受下游需求增速放緩、訂單不足的影響,大陸電動車電池產能結構性過剩的問題正在加劇。(中新社)
去年以來,受下游需求增速放緩、訂單不足的影響,大陸的電動車電池產能利用率下降。同時,隨着長安汽車、廣汽埃安、極氪汽車等汽車企業也下場自造電池,產能結構性過剩的問題正在加劇。車企降成本的壓力正向電池企業轉移,電池行業已開啓價格戰。
綜合21世紀經濟報導與界面新聞消息,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去年12月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11月的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產量爲87.7GWh,年增40.7%;去年1至11月,累計產量爲698.7GWh,累計年增長41.6%。
「新能源領域已經從過去少電、缺電、貴電,到今年迅速轉換爲產能過剩。」去年6月,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求的動力電池產能預計1000GWh,目前行業的產能已經達到4800GWh,產能出現嚴重的過剩。
據24潮團隊及鑫欏鋰電統計,去年前11個月,動力與儲能電池核心產業鏈價格全線暴跌,其中動力電池跌幅超44%,方形儲能電芯(磷酸鐵鋰)降幅超51%,另外部分正極材料與電解液產品價格降幅超60%,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幅更是超過74%。
隨着終端市場此起彼伏的價格戰,車企降本的壓力也在向動力電池企業轉移。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表示,2024年整個市場將面對很多結構性問題,例如銷售量增長,但收入卻下滑。全行業的競爭導致產品價格快速下滑,短時間給企業經營帶來很大的挑戰。
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終端市場此起彼伏的價格戰已經傳導至全產業鏈,尤其是作爲新能源汽車核心零組件的動力電池產業,承載着較大的成本壓力。楊紅新透露,2023年動力電池價格下跌幅度達到40%,鐵鋰儲能電芯價格下降49%。未來,動力電池價格還將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