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正在復辟

圖╱新華社

陸羽煮茶三彩器

小檔案 大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新聞提要■繼太極拳、送王船之後,大陸再增加一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茶文化申報成功,重燃民衆「圍爐煮茶」的熱情。

大陸所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11月29日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大陸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包含有關茶園管理、茶葉採摘、茶的手工製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該項目也成爲大陸第43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讓大陸擁有的數量持續高居全球首位。

中華文化 深植玩味

在2008年崑曲、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成爲大陸首批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隨後2009年則有書法、端午節、媽祖信仰等多達25項目入選,近期入選的則有2020年的太極拳與送王船。

大陸文旅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王晨陽對茶文化入選結果表示,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大陸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和製作茶葉的國家,茶文化深深融入生活,目前大陸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涉及15個省的44個國家級項目,例如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在福建省安溪縣王氏家族已傳至第13代等,當前大陸也有40多所中職和8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茶學和茶文化專業,每年培養製茶、茶藝等專門人才超3,000人。

中新網報導,當前大陸飲茶泡茶文化也在年輕族羣之中有復辟跡象,包括抖音等短影音平臺上一羣人圍爐煮茶的影片迅速爆紅,三五好友圍坐在爐火邊煮茶品茗吃茶點,扭轉近年民衆秋冬喝熱咖啡的風氣。

報導分析,該模式可能延續年內的戶外露營等風潮,在夏季露營後,冬天仍想往外跑、但又在乎氣溫的年輕人們選擇圍爐社交,以煮茶爲主,輔以烤橘子、烤紅薯、烤棉花糖等點心,再透過網路傳播快速流行。

茶文化變現 難題多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當前的圍爐煮茶是把整個場景進行了創新,這種形式具有話題感,及社交的屬性,剛好滿足新生代的核心需求。

許多業者當前也推出相關服務,人均價格集中在人民幣(下同)20~200元,如成都就上千家茶館推出圍爐煮茶套餐,業者表示逾八成顧客爲年輕人,有種打卡風氣從西式網紅風轉移到新中式風格的感覺。

雖然已吹起相關風氣,但另一方面,茶文化變現困難的根本難題仍是一大阻礙,例如茶產業就是大陸A股少數沒有上市公司的領域,近年曾有IPO動作與想法的八馬茶業、華祥苑、瀾滄古茶、中國茶葉都仍在努力。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大陸茶葉當地銷售額分別爲2,739.5億元、2,888.84億元、3,120億元,增幅雖不大但穩定成長,只是這3,000億元市場非常分散,存在大量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生產企業及小型茶企。

朱丹蓬指出,傳統茶行業還沒有進入一個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以及規模化的階段,目前中國茶企整體營運體系也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還要一定程度的改變才能擴大市場、符合IPO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