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征:提高中低收入羣體收入是2035年前需求側管理第一要務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在近期舉行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博智宏觀論壇月度研判例會上,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博智宏觀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曹遠征在談到“需求側管理”這一話題時表示,雖然中國告別了絕對貧困,但目前中等偏下收入羣體仍是人口的主體,有將近10億人。對這一主體人口而言,雖然有較高的邊際消費傾向,然而收入仍是消費的硬約束,有支付能力的最終需求不足仍是中國最大的現實。提高中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是2035年前需求側管理的第一要務。

那麼,如何提高中低收入羣體的收入,並提振這一羣體的消費?在曹遠征看來,加快城市化發展,使更多的農民進城務工,是提高低收入階層收入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加快城市化進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增加低收入家庭務工收入的同時,建立和完善包括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用地入市以增加低收入家庭的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在加快農民工的市民化進程的同時,通過國有股權劃轉社保的方式以提高其邊際消費傾向。這些都應成爲十四五期間需求側管理的重點領域。”曹遠征表示。

曹遠征還指出,從收入分層來看,客觀上存在着兩個中國。一個是上述的中低收入中國,另一個是人口已超4億的中高收入中國。對後一羣體而言,有車、有房,相對於前一羣體,支付能力已不再是硬約束。相反,他們需要新的供給,尤其是服務品的供給。換言之,對他們消費的約束是高品質服務,集中體現在子女教育、醫療健康以及養老服務的提供上。

“鑑於這一羣體的人口已超過美國人口,並且在未來15年間仍將擴大一倍,達到8億-9億,超過目前歐洲、美國和日本人口總和,屆時中國將成爲擁有最大中等以上收入羣體的國家。因此,無論當下還是未來,都應爲需求側管理未雨綢繆的重要方面。”曹遠征進而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包括醫院在內的公共衛生設施以及養老設施的投入。與此同時,開放與此相關的服務領域,允許民營和中美合資,獨資經營,這既滿足中高收入羣體的當前消費,也爲迎接未來服務型社會的到來打下基礎。更爲重要的是,人力資本提升既是擴大供給,也是創造需求。只有提升人力資本,才能使經濟可持續發展,穩定地螺旋式上升。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