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征:鼓勵消費最好的辦法,是增加收入和改善供給

本文大概1400字,讀完共需2分鐘

受訪者曹遠征系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4月16日經濟網,原標題爲《“十四五”對談大家|擴大消費難嗎?曹遠征:不難,哪裡排隊,就改革哪裡》。

消費是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擴大消費,已成爲引領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着力點之一。

要實現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以改善民生爲導向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該如何做?針對這一話題,《中國經濟週刊》與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展開對話。

《中國經濟週刊》: 2020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提出要“以改善民生爲導向擴大消費”。 您認爲,要實現擴大消費的目標,發力點在哪裡? 似乎對各國來說,要擴大消費都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曹遠征:不難。關鍵就是,人家想要什麼,你就給什麼,別限制。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哪裡排隊,哪裡就需要改革。現在消費市場哪裡在排隊?房子、教育、醫院、車。

比如說“車”。現在城市確實有堵塞,有城市病,有需要限車等問題,但是至少可以做個結構性的改變,比如鼓勵新能源車,這屬於結構性的改變。

比如住房問題,現在是想通過限購來限房價,要堅持房住不炒。這個目的是對的,但限制房價可以有別的辦法,比如增加供給。在增加供給的方式上,可以做修改。比如,當前在研究的長租房,既能滿足農民工或者是大學生進城,技術人羣的住房需要,同時又改變了住房結構,間接地達到了實現房住不炒的目的。這些也都叫機制體制的改善。

再比如說上託兒所,上小學問題,要增加小學校、託兒所的供應。

儘管動作可能發生在供給側,比如增加幼兒園、增加小學,但這是在需求中出現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求得到釋放和滿足,就打通了需求側。

《中國經濟週刊》: 如果圍繞提高居民收入,包括通過後續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來促進大家減少儲蓄、鼓勵消費,您認爲這是一個解題思路嗎?

曹遠征:這可能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首先,必須得提高居民收入,尤其對中低收入居民,通過城市化、工業化,通過讓更多人蔘加就業,實現家庭收入增長。

第二,儲蓄是個人行爲,可以通過社保或其他制度保障來影響儲蓄行爲,但這些不是決定因素。你會看到在亞洲社會,儲蓄系統性偏高,提供再好的保障,還是想存錢,這是文化行爲。

第三,儲蓄和消費習慣可能在代際中會發生重大變化,比如說現在年輕人基本不儲蓄,甚至負債率非常高,這會帶來另外一種問題。

儲蓄應該是中性的。提供社會保障,這是人的尊嚴問題,是民生問題。提供保障,背後的邏輯不是指向擴大消費,消費可能是個附帶效果,但那並不是政策設計的目標。

通過降低儲蓄,甚至鼓勵負債,短暫擴大消費,這不可持久。

鼓勵消費最好的辦法還是增加收入,同時改善供給。

爲什麼中低收入人羣收入增長非常重要?因爲他們的收入增長的邊際消費非常之高,收入增加很快就能在消費上反映出來。

但是到了中產以上,要增加消費,就必須增加供給產品。比如現在中產要更好的小學,更好的幼兒園,如果提供不了,他們一定選擇儲蓄。恩格爾係數在下降時,服務性產品的消費是在提高的。

《中國經濟週刊》: 如果將收入劃分爲不同類型,有工資性收入,有財產性收入。 在“十四五”期間,通過資本市場的改革等措施,來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您認爲空間有多大?

曹遠征:肯定是有幫助的,但那是附帶的,別指望這個。 如果要提高財產性收入,最重要的是房產。 因爲在中國居民最重視房子這種資產,股票那些東西配置比例太少了。

這裡也有改革機會,中低收入階層最重要的財產是宅基地,但現在宅基地是“死”的,能不能讓宅基地流轉起來,能不能變現,那麼他們的財產性收入就有可能出來了。

// 人大重陽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爲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