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微通膨聰明投資術
文/郭庭昱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一個多月以來,金融市場充分反映對這位「資本家總統」的期待,在美元走高、政府支出增加的背景下,美國三大指數皆連創歷史新高,表現居全球股市之冠。然而,推動股市的資金從哪裡來?
答案是債市。2008年以來,在經濟不佳、政治不穩定的氛圍下,通貨緊縮的陰影籠罩全世界,不管是日本安倍首相的3支箭、或者是歐日央行誇張的負利率,甚至於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9月提出的「高壓經濟」,即使通膨率高於2%也可以接受。以上,都是各國追求適度通膨,希望擺脫通縮的霹靂手段,實際上,卻沒辦法刺激民衆消費。
沒想到,川普當選,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挑起民衆的「通膨預期」。更重要的是,這次的通膨預期,並非單純來自油價上漲(單純油價或物價上漲引發的通膨,被歸入停滯性通膨,民衆更不敢消費),而是相信美國可以在接近充分就業之際,還能讓薪水再漲、財富再增加。
通膨預期心理高漲 美日歐央行都做不到 川普卻做到了
其實,「預期心理」是最廉價的政策春藥,建立在多數人相信的基礎上,如果大家都相信明天會更好,會減稅、加薪、賺更多錢,現在就更敢多花錢,人人都這麼想、這麼做,經濟真的有機會變好,具有「預期自我實現」的功能。沒有施政紀錄的川普,一向高調炫富,美國夢吹得比歷任總統都成功,連國際資金都埋單,大舉加碼美國股票,推動美元升值、美股創新高。適度的通膨有助刺激經濟,對美股及美國高收債都有利;除非通膨加速,必須加快升息腳步才能控制,纔是金融市場的災難。
通膨預期是債市的天敵,過去,全球化壓低製造成本,每逢金融危機都以降息救市,並未引發惡性通膨,創造出史上最長的30年債市多頭,然而,在美元走強、通膨預期心理再起、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環境下,「長達30年的債市多頭是否結束?」成爲最熱門的話題。
代表全球債市行情的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總回報指數,在11月分大跌4%,是90年該指數啓用以來單月最大跌幅,相當於債市市值蒸發1.7兆美元;若統計10月(債市價值達到最高峰)、11月2個月,債券市值共蒸發了2.8兆美元,確實是驚心動魄的大出走潮。
用指數的角度,川普當選至今,美國十年公債指數下跌4.58%,是表現最差的類別,其次是新興國家主權債下跌4%,主權債下跌很明顯是在矯正過去偏低的殖利率,資金願意適當承受風險,迎接「微通膨」的春藥,從公債抽身的資金正轉向高收益債…(本文截自財訊518期,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