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太翻車,別掉入自證漩渦
B太,一個粉絲超2500多萬,總點贊量超3.5億的頂流打假網紅。
菏澤,一個總人口800多萬,GDP3655.73億(2024年Q3)的三線城市。
本沒什麼交集,結果卻因爲一碗羊肉湯掐起來了。
事情是這樣的。
B太去菏澤本地較火的羊肉湯店打卡,看到端上來的羊肉湯後發現湯太白了,白到讓他覺得是不是不正常。
雖說B太沒明說,但通過鏡頭對羊湯的呈現,以及對羊湯的評價與對比。
觀衆就覺得:這碗湯肯定是加了科技與狠活。
再加上,羊肉斤數不夠,與事後B太一瀉千里進了醫院這兩件事。
大家就更懷疑,這個當地老字號羊肉湯有問題!
視頻發酵後,那商家就不幹了,專門針對B太做出迴應。
一,羊肉湯的白是正常的,是當地特色。
二,B太一天內連續吃了幾家店,最後才患上腸胃炎,與店內羊肉湯沒有必然聯繫。
三,缺斤少兩是在允許的誤差範圍內,並規定以後都增加克數。
這麼一來一回,熱度就更大了,兩撥人也就吵起來了。
一撥是堅持認爲,不加任何科技與狠活的羊肉湯,是可以熬成奶白色的,並放出自己熬製的成品照片。
另一撥人則堅持認爲,羊肉湯是熬不成視頻中這麼白的,就算能熬白,也不可能白到把筷子染白。
所以,羊肉湯,菏澤的羊肉湯,到底能不能熬白?不加科技與狠活的白到底是什麼樣的?
這也是這場風波最大的爭議點,也是大家所好奇的。
但你我也不是專業人士,白不白都是靠瞎猜,或者是按照自己在家做的經驗來判斷,不夠權威。
那咱們就找點權威人士來看看,不加科技與狠活的正宗菏澤羊肉湯是什麼樣的。
菏澤市單縣羊肉湯起源於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年初,當時風靡全城,但手藝最好的徐家在積蓄了大量資金後轉營其他生意,就沒能創下正式的品牌。
到了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在單縣羊肉湯的正宗傳人周永歧、竇寶德和呂運法三人的共同出資下,這個羊肉湯館纔算真的開起來,並且有了自己的品牌——三義春。
在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後,當地除了三義春外,還有不下五家各具特色的大名氣羊肉湯專營店。
但要說權威,咱們就來看三義春,看三義春的傳承人竇桂明是怎麼做羊肉湯的,最後做出來的正宗羊肉湯到底是什麼樣的。
竇桂明曾說,一碗正宗的羊肉湯有三要素:
第一個,食材要好。
第二個,佐料要好。
第三個,製作工藝要好。
食材跟佐料都是靠採買,沒什麼技術含量,主要是製作工藝。
那竇桂明是怎麼做的呢?
五個步驟:浸泡、排鍋、打沫、封皮、熬製。
每一步都很關鍵,直接決定着成色跟味道。
尤其是排鍋跟熬製。
所謂的排鍋,就是分層次在鍋裡擺放羊組織:下面放羊小腿骨、中間是羊排、上面是羊油和羊肉,這樣熬出來的湯纔會比較白。
熬製則不僅要控制火候,還要變換大火文火。
更重要的是不能偷懶,要不斷地撈渣,澆肉。
就這樣,在一套複雜工序製作後,最後的成品就是奶白色的,如果更專業一點說的話,就是: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淨。
這是色。
而味是: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爛而不黏。
透過視頻也能看出,這碗羊肉湯的成色跟B太喝的那碗沒什麼區別。
而至於B太那碗爲什麼會凝固到筷子上,咱也沒做過,不知道爲什麼。
但針對這個問題,不少當地人給出答案:是在熬湯的時候放了羊油,羊油也是羊肉湯的主要配料,而羊油在遇到冷空氣後自然凝固到筷子上,並非科技與狠活。
這麼一說的話,確實也說通了,那麼話筒就遞到B太手上了:作爲千萬博主,明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觀衆的判斷,影響着一家店的聲譽,爲何不去規避這種有可能會引起的爭議?
B太是這樣迴應的:自己是喝羊肉湯的消費者,感覺有點油,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確實,沒啥毛病。
可問題就在於,他的流量與打假標籤都太大了,已經不是普通消費者,就自然會讓看他視頻的人覺得,他就是帶着打假目的去的,尤其是拿着秤去吃飯。
吃飯期間還不斷強調湯太白了,並把湯灑在盤子上,形容其形態的變化。
甚至在喝完羊湯後,特意給了其他消費者的鏡頭,放出他的負面評價。
這就會讓人先入爲主的認爲,這碗湯有問題。
所以纔會導致不少營銷號跟風炒作,放大矛盾,將喝羊湯與進醫院聯繫到一起,進而毀店家名譽。
若店家不夠剛,當地人不夠團結,菏澤文旅不夠敏銳,市場監督局不夠迅速,那倒黴的就只有店家。
提出質疑,作出評價,並沒有不妥。
但作爲千萬打假博主,一言一行都會被無限放大,爭議也會被放大,所以謹言慎行纔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流量反噬。
同樣的,爭議之後,太多人現身說法,商家們也紛紛開直播證清白。
一時間,大家都在不知不覺中跳入了自證漩渦,這並非良性,也就使打假變了味道。
最後我想說,比起在那吵湯該不該這麼白,不如多關注下缺斤少兩的問題。
畢竟,這個問題太普遍了,更需要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