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教育 比成績更重要

麥當勞發生工讀生疑遭主管性侵後輕生事件,引發輿論譁然,然而有建中生揪團買麥當勞還PO網並寫「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等。中央社

閱讀近日媒體報導有關「表達」的新聞,包含四所高中的數名學生表達對麥當勞事件的看法、知名高中畢業校友三十重聚宴會菜單名稱,以及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以高中樂隊學生身材延伸話題等,感慨油然而生。

身爲資深的高中教師,深感高中教育除了升學準備外,教導學生如何分辨有所爲有所不爲,如何適切表達想法,比學業成績更重要,尤其更應強調對事件當事人的同理心。我們不缺同情,缺的是同理;我們不缺法律,缺的是自律。面對社羣媒體和數位科技蓬勃發展,教導高中學生同理和自律,應是高中教育更應重視的一環。

筆者不禁想起數年前,高中生校慶變裝扮「納粹」,穿上納粹軍裝、揮舞納粹旗幟,透過網路傳播引起軒然大波。網友指出這些學生是否不知道歷史典故,是否不知道納粹標誌代表的意義是蔑視人權與壓迫;也有人質疑該班導師是否不知道學生裝扮納粹可能引發爭議等。也許學生認爲不過是創意變裝遊行而已,活動僅是團體同樂,即尊重學生創意發想,讓學生上場發揮。卻沒想到遊行照片被貼上臉書後,網路無遠弗屆,引發網友抨擊,以色列和德國在臺協會關切,學校必須出面道歉。

教導高中生如何表達想法,重不重要?幾年前,臺南一家簡餐店老闆表示不確定四名男學生身分,原先拒絕免費加飯,後來學生出示學生證遂成功加飯,沒想到這羣學生在離去後竟又折返,並將菜單揉成一團丟進湯碗裡頭,明顯挑釁的行爲被監視器清楚留下,老闆憤而取消加飯優惠。四名學生表示因爲店家二度找麻煩,纔會把碗反蓋以表不滿,而菜單丟進碗內,學生辯稱是不小心,該校校長希望外界能給學生反省機會。

十餘年前,市議員質詢提及臺北一所高中的畢業紀念冊以女校校服出現不雅不適宜的畫面,強調應加強學生的性別平等與尊重的教育。

學校的責任即是教導學生,和平、尊重與多元的價值得來不易,自由的思想要建立在正義與尊重之上。如何教導學生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同理,恰當的言行舉止,表達教育刻不容緩,學校確實要檢視教育目標。

人與人相處需要表達與溝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說明給人鼓勵的話,比珠寶玉石更有價值;而用言語傷害別人,造成的傷害比用劍戟傷人更嚴重。基於同理與尊重的表達,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避免造成隔閡和傷害。高中教育更應教導學生如何表達情緒和意見,導師應是最重要的經師與人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