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公有市場、夜市 爆食安漏洞
食安事件頻傳,有議員發現,臺北市公有市場、夜市近400攤,未落實食材溯源登錄,平臺還有結束營業的店家,登錄數字與實際攤位對不上,質疑登錄機制管理失能。產發局允諾現況與造冊有落差會立即修正,加強把關。
北市衛生局表示,臺北市公有市場、夜市名單由市場處負責,產發局市場處必須提供名單,衛生局就會公告,並要求攤商限期改善登錄食材,未改善將依法裁罰。
臺北市議會昨天財建部門質詢,議員顏若芳說,衛生局2018、2020年公告夜市、公有市場飲食類攤販,須加入食材登錄平臺,落實食品來源追蹤溯源。多處市場飲食攤未落實食材登錄,以北市47處公有市場爲例,40處設有飲食攤,卻有9處登錄攤販數爲零,北市公有市場飲食攤登錄比率僅73%,高達182個飲食攤未登錄。
另,許多飲食店未被列爲飲食攤分類,有自助餐店被列爲「百貨類」、燒臘餐廳被列爲「雜貨類」,攤位分類與實情不符。
顏若芳指出,除公有市場,北市16處夜市全部都有飲食攤,僅有81%飲食攤落實登錄,高達211個攤未登錄,且在食材登錄平臺中,還有已結束營業的麪店,顯見市府食材登錄機制管理失能。衛生局及市場處應確認公有市場、夜市攤販實際營業樣態,建立自動通報機制。
產發局長陳俊安坦言,公有市場、夜市攤販現況與造冊有落差,纔會食材登錄比率大於攤位數,會要求市場處重新比對。沒列入名單的原因,是因公告名冊沒更正,將要求市場處落實稽查。
市場處表示,衛生局公告要求列管的攤集場、公有市場飲食類攤商,應加入北市食材登錄平臺,公開食材來源,一共列管48處公有市場,其中36處市場有飲食攤,已登錄709攤;列管16處攤集場已登錄897攤,預計明年針對另30處場域有飲食攤者,一併納食材登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