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告急?臺灣疫情再升級 臺積電一工程師確診
5月24日,中國臺灣地區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590例,已連續9天超過百例,甚至在臺北市和新北市啓用了“方艙醫院”。
更令人擔憂的是,疫情蔓延之下,臺積電等多個芯片製造巨頭都已出現了確診病例。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疫情向晶圓廠密集的臺北以南擴散,大量芯片廠勢必受影響關閉,將使得全球“缺芯潮”的問題更加惡化。
缺芯的焦慮,正在迅速蔓延,汽車行業最爲緊迫,韓國現代與起亞、日本鈴木、一汽大衆等車企又掀起了一輪停產潮。
單日確診590例!臺灣疫情持續升級
中國臺灣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本土確診病例數已連續9天超過百例。5月24日,臺灣地區新增590例,其中包含334例本土病例、256例“迴歸校正”,新增死亡病例6例。截至5月24日,累積確診達3748例、死亡29例。
24日上午,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表示,針對嚴峻的疫情形勢,臺灣疫情三級警戒將維持到5月28日,臺北市、新北市從24日起,所有餐飲店一律禁止堂食。
隨着疫情持續蔓延,臺灣的醫療資源面臨較大的壓力。根據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22日中午,臺北市和新北市的專責病房只剩下255間,負壓隔離病房只剩下38間。據臺媒報道,臺灣近日出現了多起在家中去世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還有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在家隔離期間死亡。
醫療資源告急之下,臺北市、新北市相繼宣佈徵用“防疫旅館”,搭建臺灣版的“方艙醫院”,用於收治輕症及無症狀確診者。
值得警惕的是,臺灣疫情持續蔓延的同時,當地的疫苗接種率仍非常低。今年3月,民進黨當局便啓動了疫苗接種計劃,但截止到目前爲止,臺灣地區的疫苗接種率不到1%,島內接種疫苗的數量僅僅達到18.6萬劑,而島內的人口基數達到2300萬人,意味着,每百個人裡面僅接種了0.8劑疫苗。
臺灣地區疫苗接種率低的背後是,疫苗斷供現象凸顯。臺灣地區多家媒體報道,當地接種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首批供貨僅10多萬劑。另外,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提供給臺灣地區的新冠疫苗也僅有70萬劑,臺灣地區有2300萬人,無異於杯水車薪。而採購自美國莫德納公司的500萬劑mRNA疫苗,要到今年年中才能供貨。
目前,大部分已接種了第一劑疫苗的民衆,一直在等待疫苗到貨,才能完成2劑的接種。
5月24日晚間,大陸國臺辦表示,對當前臺灣疫情肆虐,危及廣大臺灣同胞生命健康安全十分憂慮,感同身受,願意迅速作出安排,讓廣大臺灣同胞儘快有大陸疫苗可用。如果有需要,我們也願意積極考慮向臺灣派出疫情防控專家,提供防疫諮詢。
同時,國臺辦警告,民進黨當局利用政治操弄轉移視線是對廣大臺灣同胞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民進黨當局要立即停止各種對大陸協助廣大臺灣同胞抗疫進行的污衊抹黑,採取切實行動去除人爲障礙,讓廣大臺灣同胞的生命健康、利益福祉儘早得到應有的保障。
據參考消息援引彭博報道稱,如果新增病例數居高不下,臺灣地區可能被迫實施全面封鎖,從零售業到半導體產業,甚至臺灣地區經濟都將遭受嚴重打擊。
全球深度一體化之下,一個地區的疫情都將對全球產業鏈產生影響。更何況,臺灣地區處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最核心的位置。
令人擔憂的是,疫情蔓延之下,多個半導體巨頭都已出現了確診病例。5月22日,臺積電一名工程師確診新冠。對此,臺積電對外表示,該名員工已入院進行妥善診治,已針對該員工作場域及公共區域加強消毒,此事件不影響公司營運。
除了臺積電,臺灣半導體行業還有三家公司確診,包括內存廠商宇瞻、南亞科及臺積電旗下的代工廠世界先進,均有1名員工確診。這三家大廠均一致口徑強調,不會影響營運。
但不少業內人士卻擔憂,疫情蔓延至半導體行業,全球電子行業遭遇的芯片危機恐將雪上加霜。
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Tony Phoo認爲,若臺灣新冠病例持續增加、疫情向晶圓廠密集的臺北以南擴散,大量工廠勢必受影響關閉,影響產能,可能造成全球半導體供給不足問題更加惡化。
除了疫情的威脅以外,臺灣地區乾旱導致的停電,讓臺灣芯片製造形勢變得更加複雜。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受乾旱影響,今年4月開始,苗栗、臺中及彰化等縣市實施供5天、停2天的限水措施。
乾旱天氣導致水電站只能以限制能力發電,使全臺主要城市,包括全球最大計算機芯片企業經營所在地也一度遭遇停電困擾。
臺灣水情吃緊,臺積電不得不調高買水與水車調度費。據報道,臺積電內部爲此調高買水與水車調度費至8億新臺幣(約1.84億元人民幣)。
缺水、停電、疫情的負面影響接踵而至,臺積電等芯片大廠屢屢被傳面臨產線停工的重大威脅。
恰在此時,全球“缺芯”問題仍在延續,汽車、計算機、智能手機等產業高度依賴臺灣芯片代工產的供應,尤其是臺積電。目前,中國臺灣是全球半導體的主要供應來源之一,而作爲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臺積電更是7nm/5nm芯片最重要的製造商。
據Counterpoint統計報告顯示,蘋果是臺積電5nm芯片的最大客戶,佔了53%的產量。
芯片告急,汽車停產潮再起?
缺芯的焦慮,正在迅速蔓延,汽車行業最爲緊迫,韓國、日本都相繼有車企被迫停產,新一輪汽車停產潮再起?
5月24日,韓聯社報道,現代汽車陷入缺芯困境,現代已決定從24日起暫停部分工廠,其中位於韓國的牙山工廠將於5月24開始停產,一直到26日,該工廠年產能高達30萬輛汽車。
另外,日本鈴木汽車公司表示,受全球半導體短缺的影響,6月上旬鈴木將暫時停止相良、湖西、磐田等三處汽車工廠的運轉,各工廠的停工時間最長可能達數日。
同日,一汽大衆披露的2021年二季度生產計劃顯示,因10種芯片資源短缺,將影響29款車型的生產,預計第二季度產能將有原來的61萬輛縮減至40萬輛汽車,減產比例達到30%。
據一汽大衆內部人士透露,4、5月份主要的MQB車型都面臨着停產,包括大衆、奧迪等品牌,內部的策略是優先保供奧迪,不受芯片資源影響車型的最大化生產,彌補產量損失。
種種跡象表明,因芯片短缺而導致的汽車第二波停產潮或許已經來臨。
儘管在芯片整體市場中,汽車芯片的佔比例較小,但隨着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的升級,芯片幾乎成爲了現代汽車產業的“命門”。而本次短缺的芯片主要是應用於ESP(電子穩定控制系統)和ECU(電子控制模塊)中的8位功能MCU。
目前國內設計並製造車規級MCU的廠商有兆易創新、芯旺微電子、傑發科技等等,但80%的車規級MCU還是被海外廠商壟斷。
《中國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白皮書》中指出,在汽車半導體行業前20家,中國的本土企業只有1家,在中國每年2800萬輛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半導體產值佔全球的不到5%,部分關鍵零部件進口度超過80%~90%。
另有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爲475億美元,但中國內地的自主品牌車企芯片規模不到150億元,僅佔全球的4.5%,汽車芯片有着極大的追趕空間。
而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過後,大概率將引發全球產業鏈的思考,芯片高度依賴單一地區的風險。世界最大的芯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的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表示,過於依賴中國臺灣和韓國,我們需要一個更平衡的全球供應鏈。
因此,全球芯片產業鏈向基礎設施完備且穩定的中國大陸轉移的趨勢,大概率仍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