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已炸鍋!鐮刀們開始對自己人動手了
當打麻將的輸了錢,乾脆報警說賭博,事就熱鬧了。
況且是鐮刀們不講武德,相互亮劍,不惜直接撕開A股一塊巨大的遮羞布。
01
前私募冠軍葉飛的爆料事件持續發酵,具體事件和細節請戳昨日的文章《私募大佬自曝A股超級黑幕!18家上市公司週末無眠,更大風暴下週見?》
果然,今日一開盤,“葉飛概念股”就慘遭血洗,多數公司跌停或逼近跌停。
葉飛今日迴應相關股票暴跌稱:“肯定要跌,因爲我不會去誣告別的公司,否則我何必澄清現在不到18家。既然我知道的,就說明他們有問題,因爲好公司不會出錢做給盤方市值管理。這是常識。”
5月17日早間,爆料上市公司操縱股價的前私募基金經理葉飛再次通過微博發聲,他表示,“我沒有披露十八傢俱體股票名單,誰亂寫名單,誰自己負責!”
5月16日,證監會表示依法對相關賬戶涉嫌操縱中源家居等股票行爲立案調查。
與今日跌停潮相對應的,是上市公司和券商們的澄清潮。
凱盛科技5月17日就“葉飛事件有人將凱盛科技也納入到18家名單中”的傳聞迴應稱,公司管理層高度重視該事件,第一時間進行自查,對董監高和實控人進行了問詢,確認公司不存在該類問題;對不負責任“亂寫名單”的人員,我們將保留法律追責權力,同時我們也關注到自媒體中相關的名單已經變化,敬請廣大投資者不信謠不傳謠。
城地香江17日早間公告,經公司內部自查及徵詢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自上市以來,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未直接或通過第三方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委託任何盤方購買公司股票,開展所謂“市值管理”,公司實際控制人、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也未與恆泰證券資管經理管宣及微博大V“葉飛私募冠軍直說”有過任何接觸。
今創集團5月17日表示,與葉飛聊天的“劉錦龍”不是公司員工。葉飛與“劉錦龍”的聊天記錄顯示,雙方在2020年11月18日互加微信,並在2021年4月1日通過語音及文字交流。
紀錄顯示,“劉錦龍”問:“能幫我鎖個1個億的倉麼?”葉飛則迴應稱,“哈哈哈,那費錢,不能靠兄弟感情。”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今創集團在去年2月份股價曾跌至8元/股的歷史最低價,此後在今年1月4日衝至14.8元/股。但在接下來七個交易日暴跌近30%。再接下來的33個交易日股價又大漲近40%。此後公司股價逐漸拉昇,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上漲67.43%,最高衝至17.81元/股。但在3月31日、4月1日連續兩日跌停。
也正是在4月1日跌停當天,“劉錦龍”通過微信與葉飛交流。5月17日上午,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撥打了葉飛聊天記錄中“劉錦龍”的手機號碼,顯示處於關機狀態。
此後記者又致電今創集團,相關人士向e公司記者回應稱,“初步排查下來,劉錦龍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我們公司也沒有資本市場部。”該人士繼續強調稱,“劉錦龍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以及控股股東相關單位都沒有任職。”而對於近期股價走勢,該人士強調稱系市場行爲。
利通電子被葉飛點名正被證監會立案調,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e公司記者採訪時稱,“我們正在在和交易所方面進行協調,後面有迴應的話會以公告的形式發佈。”
從股價走勢來看,利通電子與今創集團一樣,都是在4月1日出現跌停。其中利通電子連續三日跌停,被投資者質疑遭遇“殺豬盤”。截止發稿時,利通電子股價已經跌至上市以來最低值。
葉飛爆料與市值管理有關聯的還有4家券商,分別是申萬宏源、民生證券、恆泰證券、天風證券。
對此,民生證券回覆稱:民生資管並未參與中源家居市值管理,今年一季度確實有自營部門的投資經理在投資權限內買入中源家居股票,但公司肯定不會參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恆泰證券稱,管宣在3月5日已從恆泰證券離職,而中源家居操作事項發生在的3月中下旬,媒體提到他所參與中源家居事項,恆泰證券並不知情,公司與此沒有任何關聯。此外,經覈查,自2021年至今,公司自營投資、資產管理計劃產品均未交易過“中源家居”股票,兩融業務的信用賬戶中也沒有客戶持有,該股票也不在恆泰證券融資買入標的範圍內。
維信諾內部人士就“葉飛事件”向財聯社記者回應稱:“我們第一時間關注到此事也收到交易所關注函,經覈實不存在相關情況。公司會及時以澄清公告進行迴應。”
02
掀開A股遮羞布?
所謂市值管理,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獨特的管理概念,由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股改投資者關係管理顧問施光耀先生於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啓動後首次提出,後經過多年的理論探討和操作實踐後,得到了全市場的認同。2014年5月9日,國務院頒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進入到全新的規範化和制度化階段。
在施光耀的市值管理論中,將市值管理歸結爲三個方面的內容,既價值創造、價值經營和價值實現。市值管理就是要使價值創造最大化、價值經營最妙化、價值實現最優化,最終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但近年來由於企業對於市值管理的理解各有不一,在具體市場操作中,就出現了不同的運作模式,甚至出現了不合規的拉高股價及坐莊模式。而現在根據葉飛的爆料,所謂的“市值管理”已經明顯轉變爲操盤方、上市公司、基金和券商資管等多方聯合坐莊,涉嫌違規操縱股價、操縱證券市場。
一般的收割大法是這樣的,莊家資金買入、拉高股價、關注增多、散戶入場,然後股價越來越高,散戶越買越多,莊家獲利離場,股價崩盤一地雞毛。
但是這種局操辦起來需要很多伎倆,莊家也需要找各種資金擡轎子。
一般咋操作呢?
主要的參與者有三方——1、盤方,就是莊家;2、中間人,類似葉飛;3、資金代持方。
標準操作流程是這樣的:
1、盤方通過中間人把定金交給資金方,一般是代持規模的1%,比如需要用一個億,先付100萬。
2、到了約定的買入日,中間人會跟資金方匯合,看着資金方按照約定買入股票。
這個約定的買入日,通常是中登公司向上市公司下發股東名冊的前幾天。股東名冊這個東西,一般散戶是看不到的,更不允許隨便外傳,查詢都有嚴格的規定。
3、這個股東名冊有啥用呢?因爲盤方要確定資金方是否買入,金額對不對,光憑中間商紅口白牙怎麼能信,最簡單的,就是查名冊。
盤方一看名冊,名字金額都對,那就可以確定資金方履約了,就按約定的方式和數額支付中間人費用、資金代持好處費。
4、這麼一套流程搞完了,盤方按計劃拉昇股價,然後大家一起收割分錢。
通常的盤方可能是上市公司的實控人,也可能是跟上市公司有勾結的某些莊家,典型的比如以前的溫州幫。他們喜歡什麼樣的公司呢?
低市值、名氣小、流通盤小、業務傳統不怎麼賺錢、沒有機構股東更沒有公募介入、也沒什麼調研和研報……很多妖股就是這麼出來的。
這一套把戲已經玩了很多年,葉飛作爲老江湖爲啥被坑了呢?
以前都是莊家朋友圈聯合起來割散戶韭菜,最近經過幾波股市大跌的洗禮、基金瘋狂的募集之後,接盤俠已經沒那麼多了,大A股的莊家們已經跑步進入了“鐮刀割鐮刀,鐮刀騙鐮刀”的新時期,專門“殺熟”。
這種方法更簡單幹脆,而他們瞄準的目標,就是各種機構,比如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
盤方、莊家爲什麼喜歡找公募和資管這種大機構呢?
機構分兩種:
一種是靠業績吃飯的,比如私募基金,收益相差十個點,薪酬可能差好幾百萬;
一種是靠規模吃飯的,收的是管理費,掙50%和虧50%對他的當期收益沒啥影響。
一個公募一個私募,業績都是50%,薪酬可能差個零。相比之下,掙死工資的人更有動力去搞一些盤外招。
舉個例子吧,比如還是這種“市值管理”項目,資金方是有保底好處費的,用基金的錢買進去,盈虧算基金的,好處費是個人的。
還有些坐莊行爲,雙方是有約定的——如果資金方有虧損,盤方是要彌補損失的,比如資金方買入後虧了500萬,盤方得拿500萬補給人家,這個補償金會落入誰的手裡呢?不言自明。
這種拿錢的方式很安全,外部體現就是基金淨值下降了,市場有波動,這不是正常的事嗎?
這遊戲玩了很多年了,搞到後來,來了更狠的人,公募基金和資管也被收割了,葉飛這事就是典型。
03
葉飛事件成了小市值雷?
網傳消息稱,有機構下發通知稱:“從2021年5月17日,也就是下週一,股票研究開倉對象除了200億以上的市值要求外,另外要求必須複合20日平均日成交額5億以上,總公司的硬性規定,請各分析師團隊,各部門知悉,如若發現接盤垃圾股事件,公司必定將相關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
市值風雲APP微博稱,葉飛事件一鬧,A股的中檔公司更慘了。本來他們就掉在一個死循環裡:因爲市值太小,所以機構不覆蓋不配置;又因爲機構不覆蓋不配置,導致市值就會更小。現在葉飛一出,機構可能連被錯殺的中檔公司都不去看了,徹底打入冷宮。
還有大V表示,葉飛加速了進程。以後建倉50億市值以下的公司要謹慎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份,一篇題爲《你們才30億市值,我們接待不了》文章可以說刷爆了金融圈,該文寫道,一家上市七八年的公司,市值曾達一百多億,因爲各種原因,過去幾年收入增長了三倍,市值卻跌至三十億元不到。公司老闆開始操心市值問題,希望與機構投資者交流。
但沒想到的是,在約路演的時候,機構卻因爲公司市值太小,不予以接待。機構給出的理由是:30億市值沒有交易量,甚至都不是未來賣不賣得掉的問題,而是除了大宗交易,二級市場上根本買不到量,交易量低的時候,一天可能只有不到千萬人民幣的交易量。
今日A股開盤,雖然“葉飛概念股”暴跌,但盤面上受到影響最爲集中的目前看來還是市場上的ST板塊。
今天上午A股市場整體表現穩定,主要市場指數盤中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漲幅均較大,但ST板塊卻表現得非常“另類”,集體大跌。
行情數據顯示,ST股今天上午盤中大面積跌停,還有不少創業板的ST股跌幅超過10%。
有市場觀點認爲,市值較小的公司由於市值低,影響其股價所需資金量較小,相對更容易成爲資金操縱的目標。
ST股目前普遍市值較小。據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上週五,兩市風險警示股票(含ST股和*ST股)超過220只,平均市值僅約35億元,相較之下,A股市場上市公司整體平均市值則在百億元以上。
另據統計,上述風險警示股票年初至今平均日均成交額不足1000萬元,而A股市場整體上市公司年初至今平均日均成交額則在2億元左右。
上述兩項數據意味着,風險警示股不論是市值還是成交量均遠低於A股市場整體水平。
文章來源:e公司官微、大貓財經、中國基金報、證券時報、經濟觀察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