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大陸考古豐收年 6大遺址出土填補歷史空白

通天洞是中國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發現。(圖/新華社,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於16日在北京舉辦,公佈了6個重要遺址,分別是新疆通天洞遺址、山東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南山遺址、湖北蘇家壟周代遺址、河北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吉林寶馬金代遺址,新發現的遺址填補了歷史空白,有助於解答歷史疑問,包括距今5000至4000年前,這個中華文明形成的關鍵千年裡,發生了什麼故事。

綜合陸媒報導,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的通天洞是新疆境內首個被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經碳十四測年,該遺址地層年代距今45000年左右,目前已出土的大量石製品皆種類豐富,顯示出舊大陸西側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特徵,在中國同時期遺址中十分獨特。

洞天遺址提供了當地從舊石器至細石器青銅、早期鐵器時代的連續地層剖面。遺址堆積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能填補舊石器時代中期莫斯特文化類型的空白、提供中國早期社會農業傳播的依據、爲古人類技術傳播、文化交流族羣融合提供了研究樣本,爲研究人員進一步探討在史前時期,亞歐大陸東西兩側人羣的遷徙、交流、擴散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和研究樣本。

▲焦家遺址所處的時代正是5000至4000年前,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千年。

考古團隊在位於山東濟南的焦家遺址中發現了城牆、壕溝墓葬房址陶窯等極爲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遺址持續的年代上限爲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下限爲漢代,對於探討魯北地區聚落結構和人地關係、深化中國東部地區的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

福建三明市明溪縣的南山遺址已發現了5個文化期,年度跨度爲5800年至3500年前,除了出土火塘陶片、石器、骨器外,還發現有數以萬計的植物遺存,尤其是水稻和粟黍同時出現,爲考古團隊研究曾在臺灣大坌坑文化晚期臺南南關裡和南關裡東遺址發現有粟(距今4500至4200年)一事提供新的研究契機。

湖北京山縣的蘇家壟遺址是一處包括墓地、建築基址、冶煉作坊在內的曾國大型城邑,考古團隊在此首次發現了曾國大規模冶銅遺存,爲研究春秋時期諸侯國青銅手工業的生產和管理、漢淮與中原地區之間金屬資源的流通,提供了新線索。值得注意的是,該遺址出土銅器的銘文提供了許多歷史訊息,包括印證了曾國控制淮夷史實,及曾國與早期楚國曾有婚姻關係的考古實證。

▲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出土的車馬坑。

研究團隊在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已探明6處新石器時代及戰國至隋唐時期的城址、墓葬和遺址周遺址,且出土的物品中有別具一格的車馬裝飾,在同期中原各地區中極爲罕見,初步斷定是北方戎狄族羣的貴族墓地和戰國前期居住址,而墓地中的青銅器、陶器紋飾等又深受中原影響,爲研究戎狄提供了極爲珍貴的資料。

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遺址爲金代皇室修建的長白山神廟故址,是考古團隊首次揭露在中原地區以外的國家山祭遺存,是金代考古、邊疆考古和北方民族考古的重要發現,對研究金王朝對東北邊疆的經略以及南北方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探索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