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的寶馬,刺痛了多少中產玩家!

30年河東,30年河西!

曾經的BBA(寶馬、奔馳、奧迪),是內外兼修、氣質奢華、運動質感、成功人士的信仰,是電、是光、是神話。

而如今的BBA,卻在一次次網絡羣嘲中,活成了段子和笑話。

“再不努力工作,以後只能開BBA了”“啥,你買了奔馳電車啊”“奧迪也有純電新能源”......

電動汽車時代,“豪華”二字,彷彿在與BBA漸行漸遠!

在造車新勢力的步步緊逼下,BBA正在丟失國內高端汽車市場的陣地,銷量節節敗退。

坐以待斃,不是百年豪華汽車品牌的風格;

怎麼辦?

褪去奢華的外衣,與國產車貼身肉搏。

於是,我們看到了“寶馬腰斬式大降價”,17萬的裸車價驚不驚喜,“到店還可以談”刺不刺激。

寶馬,究竟是被誰“逼”到了這一步呢?

01

在豪車圈,一直有着“七折虎(路虎)、六折豹(捷豹)”的說法,如今“五折馬(寶馬)來報道”。

這兩天,“寶馬腰斬式大降價”的話題一直高居熱搜榜不下。

不可思議,以運動和操控性能著稱的寶馬,其車型通常被視爲成功人士的座駕,中產有了寶馬的加持,往往都被賦予了“老總”的身價。

結果寶馬直接摔盤子了,17萬的寶馬,這得刺痛多少“中產玩家”!

據多家媒體報道,寶馬i3系列優惠後裸車價最低可達約17萬元,較35.39萬元的官方指導價直接“腰斬”。

“i3 35L大概17萬多,以前這價格都不敢說,到店還能談……“

這誰看了能不心動,不到20萬元就能開上“BBA”?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居然成真了。

而且大降價的不只寶馬i3,今年1月剛剛發佈的全新寶馬i5,也給出了不小的優惠,基礎款裸車價在30萬元左右,價格大“跳水”。

不少網友調侃道:“以前沒錢買寶馬,現在沒錢買寶馬”。

可笑的是,寶馬此前曾公開表示,不會參與“價格戰”。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齊普策(Oliver Zipse)曾表示:“我們沒有興趣通過降低價格來獲得市場份額,這不是我們的策略。”

事實上,除寶馬以外,奔馳、奧迪等傳統豪華汽車廠商的純電車型不僅降價,而且幅度相當之大,遠遠超過各品牌的燃油車型。

從“買不起”到“看不上”,寶馬大降價的背後,也映射出傳統豪華品牌在國產新能源車衝擊下所面臨的銷量困境。

02

寶馬“腰斬式大降價”背後,是寶馬集團營收利潤雙雙下滑和其在中國市場銷量不佳的最好體現。

據寶馬集團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一季度營收366.14億歐元,同比下降0.6%;淨利潤爲29.51億歐元,同比下降19.4%。其中汽車業務一季度營收爲309.39億歐元,同比下降1.1%;汽車業務稅前淨利潤2703億歐元,同比下降達29.4%。

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今年一季度寶馬集團累計銷量(含BMW和MINI品牌)爲187452輛,同比下滑3.8%,是寶馬在全球範圍內銷量唯一下滑的市場。

而這次“價格腰斬”的寶馬i3,是華晨寶馬旗下一款中型純電轎車,於2023年3月上市,該車可視爲是寶馬3系的純電版,可惜寶馬打錯了算盤,i3在銷量上翻了車。

零售數據顯示,今年1-4月,寶馬i3累計銷量爲16173輛,月均銷量不足5000輛。

本來,寶馬i3的推出是爲了與特斯拉Model 3、小鵬P7、蔚來ET5等純電中型轎車競爭,但很明顯寶馬的電車並沒有得到中國市場的認可。

所以,寶馬i3很難維持高溢價,不得不甩出“王炸”;就是對品牌來說,會不會付出“飲鴆止渴”的代價,有待觀察。

另外,備受集團期待的寶馬i5上市後也未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零售數據顯示,今年1-4月,寶馬i5累計銷量爲481輛,1-4月銷量分別爲5輛、16輛、90輛、370輛,銷量數據尤爲慘淡。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曾經最暢銷的豪華中大型轎車之一,寶馬5系第一季度零售量共18090輛,銷量情況與之前簡直是“天差地別”。

作爲全球傳統豪華品牌,寶馬的燃油車是擁有着很強的品牌效應,佔據着高端市場不小的份額;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是無法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同日而語的。

簡單來說,寶馬在電動化方面的步伐確實有點慢半拍。雖然寶馬也推出了不少電動車型,但相比特斯拉、比亞迪等新能源車企,寶馬的電動車在市場上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當前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已發生改變,新能源大潮下,BBA的信仰在逐步瓦解崩塌!

03

BBA一直以來都被視爲豪華車的代表,而德系豪車三巨頭這些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卻是一言難盡。

2024年一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BBA絕大部分業績指標數據都呈現下滑趨勢。其中,寶馬在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滑了3.8%,奔馳同比下滑了10.4%。

就拿上海車市來說,2020年BBA銷量還穩居前四,可到了2022年的數據簡直觸目驚心啊!不說被淘汰,逐漸邊緣化已成既定事實了。

實際上,無論是BBA還是保時捷以及其背後的大衆,今年以來在中國市場都遇到了較大的銷量壓力。隨着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的強勢崛起,合資車、外資車的市場份額正被不斷壓縮。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2月到4月,一汽-大衆累計零售銷量分別同比下滑16.2%、4.2%、15.6%,連續三個月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

即便曾經風光無限的保時捷,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也不順利,甚至因爲賣電車虧損太大、廠商給經銷商壓庫存,導致經銷商集體“逼宮”,要求撤換高管,增加補貼。

今年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僅交付了16340輛車,同比下滑幅度高達24%,同樣是其全球唯一負增長的細分市場。

這保時捷經銷商“逼宮”事件,塵囂還未褪去,寶馬又來背刺中產車主玩家,人們對豪華車的信仰正在轉變。

從“萬人迷”到“看不起”,寶馬也盡力了;

高端汽車品牌的C位,正在向國產品牌轉移。

在中國品牌尤其是造車新勢力集體高舉攻入高端汽車市場後,無論是貫穿一百多年汽車歷史的奔馳、寶馬,還是在國內高端車市場一度形成壟斷效應的奧迪,都受到了史無前例的衝擊,也讓“最大的競爭對手來自於行業之外”這一規則終於在汽車行業上演。

04

當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一步步站上車展C位,同時收穫流量和銷量,傳統豪華汽車品牌終於坐不住了。

傳統豪車品牌,選擇褪去豪華的外衣,“降價保量”與國產車貼身肉搏。

只是,有用嗎?

且不說,寶馬短時間或許能夠降低庫存,但難以避免的是將對品牌價值產生損害。

最重要的是,現在國產車品牌個個身懷絕技,給國外豪華汽車品牌帶來的壓力非常之大。

智能大屏時代和新能源時代,簡直就是BBA的“催命符”。操控、速度不再神秘,高科技配置又全都落後,新一代年輕人還沒來得及見證BBA的豪華,就已經轉移到新能源市場了。

數據顯示,從2021年到2023年,中國汽車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分別達44.4%、49.9%、56%,穩步增長。2024一季度,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339.2萬輛,同比增長26.4%,市場份額達到59.6%,同比上升7.4個百分點。

乘聯會數據顯示,進口超豪華車過去幾年持續增長之後,2023年以來出現了12%的下滑,2024年1—4月更是加速下滑34%。

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豪華品牌的展臺已不再人滿爲患,而比亞迪、小米等中國品牌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國參展商圍觀。

如果一個行業每年都在接近翻倍增長,那這一定不是偶然事件,一定是時代的力量、趨勢的力量。

2024年一開年,中國汽車市場就開啓“地獄模式”。

規模空前的新舊勢力大戰,讓車企極度焦慮,也讓整個汽車市場硝煙與喧囂不止。

但號稱“豪車扛把子”的BBA(即奔馳、寶馬、奧迪),卻彷彿在大戰中失語。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完成從品牌導向到價值導向的過渡,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再認可傳統豪華品牌的溢價,產品力成爲了影響購買的首要因素。

傳統豪華品牌以前的那一套,失靈了!

眼下中國豪華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其中,比亞迪的高端品牌“仰望”,已在百萬豪車市場嶄露頭角;路特斯電動跑車“繁花”也在今年上市;廣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鉑推出的純電超跑昊鉑SSR售價區間也已經超過百萬元;蔚來也在2023年底亮相了百萬旗艦車型ET9。

在電動汽車當紅的時代,燃油車遭擠兌,BBA成爲吊打對象,已然成爲一種流行現象。但說起來容易,燃油車豪華市場的蛋糕能不能切到,能切到多少,新車企們就要各憑實力了。

記得當初問界M9發佈之後,網友們曾調侃道“再不努力工作,以後只能開BBA了!”

如今半年時間不到,居然成爲了現實,震驚的同時又感慨,17萬的寶馬不知道又刺痛了多少中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