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四部分“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第13條“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中提到,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這項改革舉措將如何迴應人民羣衆對教育的美好期盼?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迴應公衆關切。

迴應訴求,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決定》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鄭新蓉表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教育是重要抓手。“《決定》將教育與科技、人才放在一起,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這就說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教育的作用愈發重要。”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義務教育得到快速發展,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2011年我國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2021年年底,全國所有縣區均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實現基本均衡後,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目標是向優質均衡邁進。”

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治理體系適應教育強國需要,市(地、州、盟)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絕大多數縣(市、區、旗)域義務教育實現優質均衡,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質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總體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決定》提出“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對此,鄭新蓉指出,義務教育是一個國家青少年培養的最基礎階段,“如今,優質均衡已成爲新時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訴求,這對於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十分重要。”

用好政策,加快推進優質均衡

“基本公共教育涉及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和訴求。”儲朝暉表示,均衡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沒有進一步的均衡就沒有更高水平的質量,因此必須將均衡與優質當成同一目標。“《決定》明確要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將爲各地使用資金開展實際工作提供重要的政策依據。”

在儲朝暉看來,確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瞄準生活對教育的真實需求,明確教育的公共目的,以實現個體與羣體共同的幸福爲教育的目標,推動教育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和關鍵力量,是教育辦得更好的大方向。

鄭新蓉指出,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優質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是人民羣衆最關心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加大對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力度,同時考慮探索將免費教育向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兩頭延伸,對特殊教育等給予更大力度的公共財政傾斜。”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要將免費教育和義務教育這兩個概念區分開,免費教育不等於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強制要求,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具有強制性。”儲朝暉認爲,擴大免費範圍,需要各地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民衆需求,適當實施職業教育、幼兒教育、高中教育的免費和普及。

擴優提質,關鍵在於有效落實

如何才能落實好“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這一舉措?儲朝暉認爲,提升公共教育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和學生學習內驅力,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都需要必要的經濟條件。

“有了政策法規的依據,還需要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同時,在支付和使用環節也要有保障措施。”儲朝暉進一步說道,“在推進的過程中,還需要關注績效,這就要求做好評估監督工作,沒有效果的可以考慮問責。”

“對於優質的概念,在我看來,教育是後繼有人的事業,每個學生都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將習得的好素養傳遞給社會和家庭,從而提高社會整體文明程度。百花齊開,朵朵鮮豔,這就是我理解的優質教育。”鄭新蓉表示。

“這就需要整合教育物質資源、保障教師數量充足,培養更懂教育的教師隊伍。”鄭新蓉建議,除了加大財政投入外,還可以積極創新教育資源共享模式,探索以強校帶弱校、跨區域合作辦學等模式,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資源不足和偏遠的地區。

在政策落地層面,鄭新蓉進一步建議道:“我們可以鼓勵部分地區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從而引領全國,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調動社會各界力量,來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爲實現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

來源丨吉林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