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加強癲癇全病程管理,院內院外治療同等重要
6月28日是國際癲癇關愛日,今年的主題是“關注癲癇共病”。
在我國,癲癇是僅次於腦卒中的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也是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有較多患者無法得到正確或充分的治療。同時,癲癇治療缺口仍很大,城鄉及地區間癲癇診治技術水平不均衡,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許多得不到有效治療。
6月28日,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策劃的《院內院外,全程關愛》科普直播活動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王藝教授、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兼功能神經外科病區主任張建國教授以及卓蔚寶貝志願者小組聯合發起人何亞莉,爲患者及家屬帶來癲癇治療相關知識。
癲癇全病程管理,院內院外治療同等重要
癲癇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慢性疾病,其病程長,涉及全生命週期,從新生兒到老年均可發病;癲癇的症狀多樣、病因複雜、常見的病因包括遺傳性癲癇、腦發育畸形、腦卒中、腦外傷、腦炎、腦腫瘤、孤獨症、早老性癡呆、帕金森病等。
王藝介紹,目前,根據癲癇約0.7%-1%的發生比例,全國可能有超過1000萬的癲癇患者,在發病年齡方面呈現新生兒、嬰幼兒及65歲老年人兩類人羣發病率較高的特點,同時患者羣體還包括青少年和婦女。同時,國內外資料顯示癲癇的共患病在60%-70%以上,國內共患病的患者羣體數量也相當龐大。所以在癲癇疾病的全程管理中,癲癇和癲癇的共患病都需要重點關注。
癲癇患者如何選擇就診科室?王藝介紹,現在癲癇疾病發生後應去癲癇中心就診,目前,國內一級和二級癲癇中心主要負責疾病的初診、轉診相關的鑑別診斷,如果二級癲癇中心診治的不順利或沒有確定病因,則需轉診至三級癲癇中心。癲癇的規範化診療需要神經科、心理科、康復科等多學科合作。
目前,癲癇的規範化診療也從傳統的院內診療向圍繞“診前-診中-診後”的全病程規範化延伸,也因此癲癇的全程管理包含了院內院外的救治。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副主任張建國教授介紹:癲癇連續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大部分患者在救護車到達現場後已終止發作,但對於長時間發作帶來的腦損傷已經發生了。因此,院外緊急搶救非常重要,不僅能給予患者緊急救治,也可以防止發作後摔倒的二次損傷。
專家介紹,當患者癲癇發作後需要即刻處理,除防止給患者造成意外傷害及避免窒息風險外,還需及時使用藥物終止發作,確保在發作初期就給予及時的處理,減少患者受傷的風險。如患者在醫院內發作,可以採取注射類的藥物,如果在院外發作,家屬禁止給患者服用口服片劑藥物,防止引發窒息,此時可使用地西泮鼻噴霧劑等藥物治療以穩定病情。一般來說,在五分鐘內給藥,癲癇發作控制更快,儘早使用藥物能更快終止癲癇發作,從而縮短癲癇發病的總時長。
癲癇疾病發作如何進行緊急治療?
公共場所癲癇發作的健康普及及救治技能同樣重要。王藝表示,當患者癲癇發作時,患者可能意識喪失,無法自我保護,因此,在院外進行急救可以防止患者因跌倒、撞擊等造成的意外傷害,避免易帶來窒息風險的不良刺激,比如用手指、筷子或勺子撬患者的嘴巴、強行灌藥,尤其是兒童特別是嬰兒由於氣道較窄,更容易發生呼吸道阻塞,因此在急救時需要特別小心處理。
當患者出現緊急狀況時,及時給予急救藥物,並在發作時間過長或連續發作時立即聯繫救護車,確保患者安全並獲得及時醫療救助的關鍵措施。有些家庭會常備癲癇發作的抗驚厥的藥物,比如肛栓類、鼻噴霧劑等藥物,這類藥物能夠在短時期內控制驚厥以避免癲癇的持續狀態,可以將癲癇發作對大腦帶來的損傷降至最低的水平。
Dravet綜合徵作爲嬰兒期起病的難治性癲癇綜合徵,病程中容易出現癲癇持續狀態,何亞莉作爲患者家屬,也分享了一些癲癇患者在家庭中常見的急救措施並着重強調了針對Dravet綜合徵患者,一般癲癇發作1~2分鐘左右,就需採取緊急的家庭急救措施,癲癇發作時間越長止痙藥物也達不到理想效果。
何亞莉呼籲,癲癇患者家庭要常備止痙藥物以便第一時間救治患者,並將藥物放在醒目、方便拿取的地方,同時需經常檢查、更新家中止痙藥物的劑量,以方便使用。如家中有多人照護患者,最好能製作急救藥物小卡片,以方便其他家屬進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