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當立委半年選服破700案 蘇巧慧新會期拼教育政策
想到「蘇巧慧」,一般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沖沖衝」的蘇貞昌。身爲知名「政二代」,蘇巧慧經過首次參與政治就順利選上立委,接棒父親的政治生涯。雖是新科立委,蘇巧慧卻和一般素人政治人物不太一樣,不但跟選民講話毫不害羞,談論政治議題時也顯得遊刃有餘,跟蘇貞昌一樣屬於「謹慎,但自然大方」的類型。
蘇巧慧從臺大法律系畢業,考取律師後赴美國取得波士頓大學法律系及賓州大學法律系雙碩士學位,回臺先後擔任律師、超越基金會執行長。與紀錄片導演龍男.以撒克.凡亞思結婚,育有兩個女兒。
雖然從小看爸爸在政治圈打滾,但自己實際從事政治工作後感受也大不相同,進入立法院後已過半年以上,蘇巧慧表示,擔任立委後發現,自己開始有力量去幫助想幫助的人,有些問題可以接觸決策機關,可以影響政府的走向,讓長年的問題得以被解決,例如上個會期通過文資法,確實解決了社會上的很多問題,但也發現很多未來尚待解決的問題。
回到地方選區,蘇巧慧說,她的辦公室半年服務案件就超過700件,「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民衆也不會分是國會議員還是地方議員,有問題就打來,從家門口有電線杆、水溝有沒有通、托育費要補助更多等,問題五花八門,有一些真的可以幫到人,也讓她看到原來不知道的問題點。
不過,蘇巧慧也坦言,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最不適應的則是沒空跟小孩相處,每次接到小孩問幾點回來的電話,「比起選民的電話,我最怕的是接到小孩的電話」,如何在家庭跟工作間達到平衡,也是接下來最想完成的事情。
進入立法院邁向第二會期,關於接下來最想推動的法案,擔任教育與文化委員會立委的蘇巧慧指出,希望在國教的部份能落實適性教育;根據調查,大學生學非所用的比例高達3成,國家投注這麼多資源,結果學的跟用的完全不一樣,代表大學4年是浪費的。她認爲,最大的問題就是,臺灣沒有好的適性教育,求學的過程就是讀書,最後靠成績來分發,但根本沒想過自己想念的是什麼,也不知道這科系在教什麼,才造成學用落差。
另外,蘇巧慧指出,學生在學校中,軟硬體是否能符合業界所需,也是很大的問題,因學生欠缺實作機會,應有更多機會讓學生了解工作的內容,這牽涉到課綱的教學內容要被大調,這是教委員與教育部想推動的高等教育創新內容,希望能打破大學現有的科系制度,讓學生能有跨領域的學習,例如大一、大二先進領域,之後再分科系來專精,「這是歐美教育已在實施的項目,也是我們未來的課題」。
蘇巧慧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學生不但能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也有完備知識和技能來完成工作,不是隻有高等教育,技職也是未來很重要的部份,過往大家對技職印象不好,可能是認爲工作不好找,或薪水偏低,但現在據調查,技職生的就業率、薪資已遠超過大學畢業生,爲呼籲大家能往技職體系走,希望能讓成功例子儘量被看見,讓家長能接受孩子、學生自己也願意走這條路,這纔是最好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