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耕地防線 豐實荊楚糧倉——湖北因地施策確保耕地穩中有增

7128.05萬畝,這是湖北省日前公開的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中的耕地面積數據,比2022年度全省耕地總面積增加81.08萬畝。

這也是自2019年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來,湖北省耕地總面積首次實現淨增長。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作爲全國基本農田保護髮祥地,湖北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帶圖斑下達6925萬畝耕地和59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逐級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書》,多措並舉找回耕地144萬畝,保障全省以全國3.7%的耕地資源生產了全國4%的糧食。”湖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吳祖雲說。

把穩“方向盤”、打造“生力軍”、架起“高壓線”,湖北綜合施策,不僅守耕地,還找耕地,建耕地;既確保了耕地穩中有增,也有力促進了耕地質量的持續提升,豐實荊楚糧倉。

找耕地:一地一策,找回耕地,多方共贏

“同意把這些中間殘次林恢復爲耕地的,請按手印。”今年9月,咸寧市嘉魚縣高鐵嶺鎮新莊村、八斗角村同時徵求村民意見,大家紛紛在意見書上按上手印。

自今年8月以來,湖北省自然資源廳派出133名專業技術人員到全省各地,上門幫助指導地方逐個化解耕地佔用圖斑。所謂圖斑,是指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獲得的某個時間內所監管的土地範圍內用地情況發生變化的部位,例如在本該種糧食的耕地上栽樹就會出現圖斑。技術人員在嘉魚檢測圖斑時發現,新莊村和八斗角村有2000畝連片地適合適度規模經營,只要砍掉耕地裡的那些雜林就可消除中間多個圖斑,新增耕地1000多畝,還可提高農民和村集體收入。

“如果連片種植,肯定是雙贏。”但怎麼讓相關的村民心甘情願退回復耕?技術人員與鎮村幹部找到廣東田管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願意以每年300元/畝的價格全部承包下來種玉米,村集體管理費另算;隨着地力增加,承包費還可逐年上漲。這些雜林田本來幾乎沒有收入可言,現在村民不僅有流轉費,還能在公司務工拿工資,比以前划算多了。算了這筆賬後,村民紛紛回村按手印。

這樣的情況不只一例。在全省耕地恢復整改過程中,各地自然資源部門組建上門服務專班,每到一地,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瞭解具體情況後再因地分類指導施策。“上門服務專班一是當好宣傳員,講清國家政策;二是做好技術員,幫助地方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防止搞‘一刀切’,讓農民在耕地保護中獲益;三是做好督導員,對工作落後、搞形式走過場的單位及時提醒。”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隨着一批大項目落地,全省建設用地需求持續上升。“項目要落地,耕地要守住。”湖北省自然資源廳主要負責人介紹,根據國家佔補平衡要求,佔多少補多少,耕地保護紅線不能逾越。湖北省政府提出全省各地要注重挖潛後備資源,持續開展“找地行動”。

全省各地科學開展林地、耕地置換。坡度25度以上坡耕地有序退出,推進平原地區耕地集中連片整治,建立耕地保護考覈獎勵機制,調動地方黨委政府履行耕地保護主體責任的積極性、主動性。咸寧市咸安區雙溪橋鎮通過山上山下林耕互換,將2萬多畝農田集中連片耕作,增加耕地3000多畝。荊州實施地塊升級改造,分類處置,找回耕地12.47萬畝……

2023年以來全省上下努力,截至目前,全省通過整地、換地、找地、造地找回耕地144萬畝,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湖北糧。

建耕地:讓更多薄田變良田、農田變成“高標田”

如何讓找回的耕地種糧更高效?各縣市出盡招數。

去年年底,隨縣投入數千萬元將找回的基本農田全部改造成連片高標準農田,糧食產量和種糧收入大幅增長。

赤壁市新店鎮大湖嶺村將非糧化的800多個碎片化地塊整理成連片1200多畝的農田,承包給合作社,去年租金36萬多元,畝產玉米1800多斤,創造當地玉米最高產量。

幾年前,沙洋縣沈集鎮的彭堰村、雙廟村和帥店村,因產業欠缺、發展滯後,空心化嚴重。當地以實施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爲載體,採取“土地整治+現代農業”方式,推動薄田變良田。“聚焦荒地變良田,新增耕地面積700畝。”沙洋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要負責人介紹,全縣推動土地節約集約,爲“三農”發展蓄力儲能。項目實施後3個村騰退建設用地925畝,除去用於還建點用地、預留村集體產業發展用地指標,結餘土地指標440畝。

“目前,村裡已引進3家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集約化和規模化種植水稻、油菜、小麥等農作物,穩定糧食生產。”帥店村黨支部書記羅超透露,在項目區全面推行智慧+互聯網+農業,年均可以增加糧食產量150多萬斤。同時,吸納村民到合作社務工,促進農民增收。

穩中有增的良田背後是“真金白銀”的政策激勵。今年是全國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首考”之年。湖北作爲全國基本農田保護髮祥地,各級黨委政府層層簽訂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狀。年初,湖北還嚴格按照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覈細則,對全省103個縣2023年度耕地保護情況進行考覈,15個考覈優秀的縣(市、區)共獲8000萬元獎勵,獎金分別爲800萬元到300萬元不等。激勵資金主要用於農田基礎設施後期管護與修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永久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其他耕地保護管理等。

守耕地:耕地保護真正“長牙”“帶電”

“哪些是耕地,哪些地只能種糧食,這個圖一目瞭然,看不懂旁邊還有個二維碼,一掃就有視頻講解,很方便!”手握“一村一圖”,武漢市江夏區李家店村村委委員陳騰芳告訴記者,村莊規劃編制、基層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都有圖可依,方便了很多。

爲充分發揮數據資源對村莊規劃、建設、管理的支撐作用,湖北開展全省“一村一圖”編制。目前,全省2萬多個行政村實現了“一村一圖”全覆蓋。“我們採用的是最新的亞米級高分辨率影像,在這個圖上一米以內的地物都可以清晰地辨認,比如說大片的黃色區域,就是我們的耕地的範圍分佈,而上面帶有斜槓槓的這種橙色區域就是永久基本農田圖斑,下面的綠色透明的區域就是生態保護紅線。”湖北省地圖院工程師張海靜介紹。

“一村一圖”清晰反映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基層幹部、村民可以依圖巡查,第一時間發現違法違規行爲,推動各類違法違規佔用耕地、生態保護紅線行爲“早制止”。

日前,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嚴格執法督察落實耕地保護“長牙齒”硬措施工作機制的通知》,圍繞耕地保護突出問題、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臨時用地和設施農用地監管突出問題等,部署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格執法監督,務求“長牙齒”的硬措施取得實效。具體包括,緊盯重點領域,開展動態巡查和圖斑覈查,實行早發現、早制止機制,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聚焦衛片執法發現的重點圖斑、督察反饋典型問題等,實施分級實地核查機制;對確屬重大典型違法違規問題的,實行湖北省自然資源廳直接查處、掛牌督辦、公開通報機制;對涉嫌犯罪的,實行“行刑銜接”機制;對違法佔用耕地的,實行“兩平衡一凍結”機制;對土地違法違規問題突出、整改不力的地區,實行“紅黃牌”、警示約談問責和耕地保護考覈機制。

“長牙齒”硬措施重在落實。今年8月下旬,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召開全省耕地保護問題突出地區警示約談會,對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問題較多的6個市和6個縣(區)開展集中約談,對各地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嚴肅批評並提出了明確的整改要求。

“省自然資源廳始終堅持底線思維,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按照‘既處理事、又處理人’的原則,對觸碰耕地紅線的問題堅決查處到位。對不同問題分門別類推進整改,不搞簡單化、‘一刀切’,切實保證整改到位。”吳祖雲表示。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