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攀登 極致玩家的向死而生之路
除了職業高山向導,對於大多數登山者而言,登山只是一場經歷,因爲它不是生活的全部......透過回顧攀登珠峰遙遠的旅程,我們也可以從玩家的角度來理解珠峰。從夢想到登頂世界第一高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珠峰。
圖文:麥子
珠峰系列(一)
通往珠峰國際登山大本營歷史之路
從加德滿都通往一個叫做“?jiri ”鎮子的路
是瑞士政府在1998年在原來鄉村土路基礎上修建
是因爲國際人士認爲jiri的風景更像瑞士山區
jiri位於世界第三極點珠峰的南側
世襲居住高山民族族羣
1953年
夏爾巴Tenzing Norgay(丹增.諾蓋)協助登山家Ed Hillary(埃德蒙.希拉里)
由jiri經過20余天的徒步
他們從昆布冰川開始攀登並一舉成爲人類首次站在世界之巔的人
這條起點jiri
終點珠峰大本營
長度約爲150公里的路
其中jiri至LUKLA之間80公里段因遊客減少和艱苦的運輸不力,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沿途曾經舊式酒店或客棧
以及商鋪也逐漸失去豐厚的市場
被大多數的人們忘記
即使落寞但依舊保持傳統的建築、寺廟和原始民風
也許是因爲世界十四座高峰的其中八座分佈其境內
最初到達世界最高峰的精神之路
1964年
希拉里爵士在功成名就之後修建了LUKLA機場
滿足了人們從加德滿都乘機到達以及貿易便利的需要
從LUKLA至珠峰大本營的路
即現在人們稱爲的EBC(EVEREST basic camp)
(EVEREST是珠峰)行走薩珈瑪塔之路
珠峰國際登山大本營
受印度洋暖溼流影響,每年4月初至5月末(風季過渡雨季期、白天時間變長)、9月初至10月末(雨季過渡風季期,白天時間變短),會出現相對其他季節較穩定的天氣(登山者專業用詞:衝頂窗口期)是登山者認爲攀登珠峰的最佳季節。數據顯示,春季登頂率是66%而秋季不到29%,所以絕大多數登山團隊會選擇春季(4月初至5月末)的攀登,相比秋季(9月初至10月末)還具有其他綜合優勢上的因素:修路情況、後勤保障、人員數量、資金成本和登山者實力等。
若站在Khumbu Icefall(岩石山)的高處俯瞰對面珠峰國際登山大本營(Base Camp簡稱BC)是建立在昆布冰川中末尾端冰礋巖上。冰川流動的變化,以及每日不定時的大大小小冰崩雪崩考驗,各國營地的選址和地基加固就顯得很重要。所有登山客戶和職業者們將要在這裡度過少則45天、甚至70天以上,直到登山結束,整片營地撤走即恢復原本寂靜。平均海拔在5300~5360米的大本營屬於冰雪區域,這裡可不是久居之地,昆布冰川也是惠澤山地國家最上游水源之地。
春季的大本營比秋季的大本營熱鬧多了 由各國登山營地、珠峰修路人員營地、巡邏隊和科考成員營地、聯絡官營地、醫療救助站、小超市、酒吧,直升機停機坪、垃圾回收站、犛牛運輸隊形成的大本營如同度假聖地一般,其實就是由各款大大小小、世界頂級品牌帳篷組成的大型臨時地球村(帶個什麼雜牌的四季帳篷,都不好意思拿出來)。每年同一時間,全球40-50餘家登山營地就集中在這個長約4公里,寬約2.5公里三面環山內狹長地帶。
65年前兩勇士丹增.諾蓋和希拉里也許一定不想看到
他們創造的人類首登世界巔峰
在今天似乎只是爲了爲後人成功開啓了
一條通往頂峰的商業之路
珠峰所在昆布區域
每年來自全球旅行客、探險家和登山者最熱衷目的地
許多人認爲
珠峰國際登山大本營
建立在政府指定區域、爲攀登珠峰、洛子峰的需要而形成的生活地帶
俯瞰登山大本營
電影《絕命海拔》拍攝的大本營情景是真實的
看見灰色地帶密密麻麻的帳篷了嗎?
▼
一夜之間
從冷漠之地變成多功能、感官愉悅和儀式感很強的生活營地
高山背夫的運輸力功不可沒
他們將成噸成噸的物資從加德滿都運輸至lukla機場
再通過徒步5~7天到達大本營
......僅運輸項
登山客戶所要支付的錢就是這麼被消耗掉的
一罐啤酒的成本接近50元人民幣
營地每日標準生活成本大約在100美金~150美金
相當於五星級酒店的一日消費
▼
大本營沒有永久性建築
臨近登山季
登山客戶還在家裡檢查裝備和預定機票
擔任高山後勤成員就已經提前到達大本營
完成選址、測量、地基加固和搭建帳篷
燒好咖啡和奶茶等待蜂擁而至的登山客戶
這個季節,他們會賺到不菲的“money”
若在大本營看到登頂數次的夏爾巴高山向導搬運石頭
然後又帶領登山客戶登頂珠峰
不要驚訝
對他們而言,這僅是一份“工作”
尊重他們“用生命成就登山者的夢想”的態度
大本營建立初期的樣子
▼
迷宮一般的大本營
一座祈福塔即代表一家營地
(祈福塔:就地取材的石頭搭建。從事登山前,登山者都要鄭重其事舉行煨桑儀式、祈禱神靈、供養祭司,並期待能夠尋找脈絡和先兆、求山神給予所有人恩典和保佑)
若想容易地認出所屬國家或團隊營地
僅看旗幟就能辨認
有人認爲營地的國旗很形式主義
但只有身處外國領地才能擁有的歸屬感
就是掛國旗行爲
▼
廚房帳、餐廳帳、指揮帳、倉庫帳、廁所帳及太陽能是一個營地的標配
逼格高點的登山者帳篷是一室一廳一人一頂
內配置地毯、席夢思、牀上用品
外加羊皮褥子、WiFi覆蓋、營地燈和沐浴帳
甚至還有燃氣取暖器
逼格低點的只能將就
冷暖自知
▼
自2016年
尼泊爾政府在大本營區域開通WiFi服務
使用現金便購買到密碼充值卡
但受到山區光纖鋪設遙遠的限制
以及大本營網絡使用率高所致
WiFi覆蓋其實很弱
就有人抱怨一天時間發不出去一張圖片
視頻傳達更是無效
凌晨或半夜
當使用人數減少,網速似乎會快些
▼
儘管有禁止
總有手賤的人對區內瑪尼堆石頭刻上留言或簽字
(就不怕遭報應?)
以及偷運珠峰區域的石頭
進入珠峰大本營區的一座瑪尼堆上
一條嗮着太陽的土狗
▼
80年代末期
珠峰所在昆布區域曾出現“非常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然後在WWF尼泊爾項目的支持下
成立的“薩伽瑪塔污染控制委員會”(SPCC)
(即珠峰)
對冰川、非法攀登、垃圾管理及環境保護進行監管
當登山團隊獲得許可
SPCC會給團隊提供廢棄物品清運證書以及押金要求
除此之外
每個登山者及高山協作在攀登超過大本營高度後下撤
必須再帶18磅(約8公斤)的垃圾返回
疲憊至極、甚至有去無回的登頂者是否能夠再有能力帶垃圾返回?
這是監管機構和押金被扣除的事
但至少大本營的環保執行很到位
冰川上丟垃圾和隨地撒泡尿會遭人鄙視的
▼
有必要提及大本營是如何解決上廁所的問題
挖坑,放入一個大桶,內裝塑料袋子
(蹲式就廁)當糞便裝滿大桶
負責清理的人員會打包運輸指定區域集中處理
當然也不是屁股露天蹲
還有一個挺人性化的外罩-廁所帳篷
沐浴帳篷也是如此
下圖藍色帳篷沐浴用途,黃色帳篷就是廁所
網絡文章就關於大本營冰川垃圾和糞便的處理
有些是誤導讀者了
成心將回收垃圾站的圖片曝光非要說成大本營遍地是垃圾
可以先給他們一記響亮耳光的
是否藝術家不重要
在極限海拔總有熱心登山客或旅行者
帶來一場精神愉悅的音樂享受
長期身處極端環境,遠離熟悉的親朋好友
登山者表現情緒化、沮喪或亢奮、打架鬥毆
甚至搬弄是非都屬正常
允許合適的方式發泄
必要時給予阻攔和心理干預
對徒步旅行者而言
在4月~5月旅行大本營相比其他季節收穫更多
至少能夠近距離觀摩到登山盛況
全球頂級登山者和擅長屢破紀錄的夏爾巴高山向導
▼
哎......
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發生在大本營的那場雪崩!
造成單日死亡19人的最高紀錄
在海拔5000米之上
人體感受爲暴曬和寒冷兩種極端
緩慢的行動也會對體能消耗巨大
許多人會有強烈的高海拔不適感
頭痛、噁心、心率加速、低燒、無力和焦慮
甚至意識模糊、大小便失禁......
獨身一人很危險
購買一份高海拔意外保險
事後補救真的和親媽一樣
尼泊爾雖然經濟欠發達
但卻擁有世界上最強悍、高效快捷的直升機救援系統
但在喜馬拉雅山區下午時分堆積雲層典型氣候干擾下
直升機不能在多雲和晚間起飛進行救援的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去遵守就對了
若非要借“自由”“個性”藐視規則
就不建議如何做敬畏山神的洗腦
先再上兩次九年義務教育去吧
敬畏山神,大本營內最忌諱的就是“做愛”和“明火”
(這高海拔都能愛愛?咋不上天呢?)
大本營高海拔婚禮
與有事沒事就自封珠峰是“情人”、“珠峰女神”......一樣
就當偶像劇看看就好
畢竟登頂世界最高峰的高度上也不能改變人性的
▼
“山在那裡” 無數人解讀的名句,且不論貧富、身份和目的,登山文化應是人類最重要的活動。
不乏勇者,人們每年在珠峰攀登季總會創造出令人咋舌的新紀錄、新路線;和演繹生或死、高貴或卑鄙、道德或劣行的故事;每年誕生的新一輪男神和女神,爲各路商家創造有利可圖的登山產業或名譽,無底線誇大的宣傳和吹捧,於是珠峰大本營又擁有了“世界最高海拔的名利場”的名聲。
登山高
專業嚴謹
面對死亡
直擊人性
其實就是悟到真相(意義)和了解真實自己
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