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 第二個百年 要把中等收入人口做大

(原標題:專訪周天勇: 第二個百年 要把中等收入人口做大)

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方面中國的實際水平甚至已經超越了小康社會,達到比較先進、比較發達的水平。

7月1日上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中國發生了哪些大的變化?站在兩個百年的交匯點上,如何看待下一階段發展目標?如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周天勇,就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已經超越小康社會

《21世紀》:中國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付出了巨大努力,你怎麼看待這一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

周天勇:20世紀70年代末小平同志提出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人均GDP到上世紀末翻兩番達到800美元,也就是達到低水平的小康社會,其實我們超額完成了這一任務。這一時期我們通過改革加開放調動億萬人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創業就業動力,改革國有企業抓大放小;個體私營企業與國有集體經濟共同發展。GDP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增長也比較快,整個市場和國民經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進入21世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2001年起我們更大力度加快開放,比如加入WTO、融入全球化,國際投資增加,大型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投資建廠,國內企業也蓬勃發展,國際上次貸危機和主要債務危機時中國經濟逆勢而進,到了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提升到全球第二位了。居民整體收入水平、人均GDP水平也增長很快,特別是後10年我們加大了扶貧攻堅,包括完善城鄉低保、農村合作醫療城市醫療保障和城鄉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這10年中國採取了開發式扶貧、異地轉移搬遷式扶貧以及造血式扶貧。通過激發貧困地區創業幹事的活力去扶貧,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解決貧困問題,這有助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21世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完成對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大的變化和影響?

周天勇:第一,我們從改革開放初期基本上是一個農業社會轉變成城市社會和工業、商業服務經濟的這樣一類社會。2020年按戶籍常住人口計算,城鎮化水平爲63.89%。

第二是在產業上,1978年時第一產業佔GDP比例爲28.2%,2020年下降到了7.7%,第二三產業比例提高到92.3%。過去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是以初級加工爲主,出口的是資源本身或是初級產品。改革開放後裝備和產業的技術進步速度非常快,現在我們可以生產汽車、製造大飛機、使用5G等,中國形成了一個水平較高、門類齊全和有完整產業鏈的工業體系

第三是我們形成了現代的交通體系。中國的高速公路、高鐵、機場、港口等交通體系日臻完善且水平很高,並呈現出網絡化特點。我們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也和發達國家處在同一個水平上。所以在交通、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中國的實際水平甚至已經超越了小康社會,達到比較先進、比較發達的水平。

最後是生態環境,中國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比如森林覆蓋率提高、降低大氣江河湖海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減碳降溫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進展。許多地區已經初步建成了山清水秀水氣清潔的生態系統。

加快居民收入增長速度

《21世紀》:中國已經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你認爲這一階段的戰略安排的方向在哪裡?

周天勇:從戰略目標上看,首先要朝着建設一個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友好的美好社會努力,這也是我們黨執政爲人民的初心

其次是要實現新兩步走的戰略,一是先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二是在建國100週年的時候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因此這一階段要保證一定的增長速度,既不能唯增長速度,但是也不能沒有增長速度,要儘可能地保持一箇中高速的經濟增長。

再次,要增強居民的消費水平,關鍵要提高農民、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這也是中央一直強調的要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把低收入人口在規模上、數量上要做小,把中等收入人口要做大。現在一些學者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計劃,我覺得是很好的建議,加快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提振居民消費需求的支付能力,有助於維持我們國家未來1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市場興旺經濟繁榮

第四,就是城鄉融合。在振興鄉村的同時推進城市化,要通過城鄉之間人口、勞動力、技術、土地和房屋等要素的雙向流動和置換來盤活資源,調動城鄉經濟活力,促進整個經濟發展,實現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結構轉型。

最後,很重要的是要加快改革開放。中央部署了一系列的改革開放的措施,包括要素市場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第二個百年要加快這些改革的力度,向改革要速度,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質量。改革開放是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雖然眼前遇到外部一些不利因素,但是中國還是要本着多邊合作、互利共贏的思路,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中國和其他國家既要爲全球的一些公共利益,比如降碳、碳中和、減貧等承擔責任和義務,大家共同努力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要在爲各國謀求福祉上多邊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經濟。

《21世紀》:在你看來,如果量化的話,怎樣的經濟增長速度可以稱爲中高速?

周天勇:中高速度,其範圍一般指4%及其以上到8%以下的增長幅度,按照2020年的GDP總量計算,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要想在未來15年中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2035年人均GDP再翻一番,成爲中等水平的高收入國家,每年年均增速不能低於4.73%。考慮到1.5%和2%的價格因素,在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名義GDP增速要達到5.5%~6.5%。

(實習生王梓涵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