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參與建造望遠鏡 觀測金星有機生命體
金星上的高雲可能適合微生物生存的假說,天文學界已流傳幾十年,在金星上探測到磷化氫分子,可能直指着金星上有一種「空漂型」外星生命。(中研院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英國天文學家Jane Greaves近期撰文指出,透過夏威夷JCMT望遠鏡與智利ALMA電波望遠鏡觀測,發現金星存在Phosphine磷化氫,間接證明金星存在有機生命體,而中研院則參與兩架望遠鏡建造。
在英國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任教的科學家Jane Greaves,近期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發表一篇研究成果,指出在金星高雲上發現一種名爲磷化氫的罕見分子,這種分子在地球上只有透過工業方法才能製造得出來,或由在無氧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來製造。
Jane Greaves研究團隊探測到磷化氫,直指金星上有一種外星「空漂」生命存在的可能,此一空前成果的消息一出,引起全球關注。
至於觀測到金星可能有生命體存在的儀器,是透過位於智利的ALMA電波望遠鏡,以及夏威夷的東亞天文臺JCMT望遠鏡,而中研院天文所則是東亞天文臺的創始機構之一。
至於觀測到金星上可能有生命,也就是金星上的高雲,可能適合微生物生存的假說,天文學界已流傳數十年,這樣的推測,假設了微生物能漂浮在金星炙熱的表面上,也就是微生物既可接觸到水,也有陽光,不過必須極度耐酸。
而研究團隊在第一次偵測金星上的磷化氫時,所使用的兩座望遠鏡,都是在1毫米左右的波長進行觀測。毫米級的波長在電磁頻譜中,算是很長的波,人眼看不到,屬於電波頻段,特別必須要是位在高海拔地點的望遠鏡,才能加以有效偵測。Jane Greaves特別指出,透過兩座望遠鏡所觀測到的結果是一致的。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呂聖元指出,早在30年前,全球天文學界便懷疑金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儘管金星的高空雲層溫度爲攝氏30度,氣溫符合人體適應環境,但金星環境存在高達90%的硫酸,微生物都無法生存,因此這項觀測結果,僅是發現有磷化氫的氣體存在,而近一步推測可能有微生物,因此不是直接證實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