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養老金融差異化打法:建立養老財富服務體系,提升技術適配性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程維妙 北京報道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少子化、長壽化疊加到來的背景下,近年國家在推動養老事業發展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去年底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將養老金融列爲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當前許多金融機構已有實踐,不過產品和服務同質化、長壽時代如何讓居民財富“長流”、金融機構組織架構如何協同、低利率時代怎樣更好地進行資產配置等問題仍待解決。

“做好養老金融,首先要對社會和人口結構變化有深刻認知,其次組織保障要到位,行動要早一點,同時需抱有長期主義心態,要有戰略耐性。”近日,中信銀行圍繞“養老金融”大文章在總部大樓舉辦主題座談會,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王洪棟在座談會上指出。

商業銀行如何做出差異化的養老金融?王洪棟表示,要真正將養老金融作爲財富管理的主流敘事方式,深刻理解長壽時代下需求端的變化,要建立起管理養老財富的能力和服務體系,加強金融同業合作,此外還要提升技術端的適配性,提高養老金融服務效能。

對於個人而言,中信銀行提出,在長壽時代,要做自己人生的CFO(首席財務官)。

商業銀行亟須改變服務方式

“應把握時代背景,真正將養老金融作爲財富管理的主流敘事方式。”談到商業銀行如何做出差異化的養老金融時,王洪棟表示,隨着淨值化轉型、利率走低趨勢,商業銀行亟須改變以往的服務方式,從“單品銷售”過渡到“投資組合”,再升維到“全生命週期財務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低風險資產回報越來越低,高回報資產的波動又較大,單一資產已很難適配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所以需要通過資產配置方法,把不同類別資產科學組合在一起,利用它們之間低相關性甚至負相關性的特點,把整體風險和收益調節到合意區間。這一點也與個人養老投資長週期特性高度吻合。”中信銀行相關部門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看待利率環境要抱着長期主義心態。

同時,長壽時代下,深刻理解需求端的變化是做好差異化養老金融業務的核心。在長壽時代,人們賺錢時間變短,花錢時間卻多了,疊加財富增速變緩,要積攢更多的財富,就需要居民在年輕時期就啓動規劃。“所以,商業銀行要多關注年輕人,喚醒他們的攢錢意識;幫助中年人儘快啓動個人養老規劃,建立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幫助老齡人實現養老資產的保值增值。”王洪棟稱。

目前的現狀是,中青年對個人養老儲備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充分,有意識的客戶中,也只有少部分付諸行動,且在實操中存在困惑和誤區。一個表現即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階段存在“開戶熱、繳存冷、配置低”的現象。中信銀行相關部門人士對此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仍有完善空間,產品創新及投資收益體驗也需破題,不過個人養老金制度剛剛起步,對此也需要具備長期主義的心態。

組織保障尤爲關鍵

對於養老金融的差異化做法,王洪棟進一步談到,商業銀行應建立起管理養老財富的能力和服務體系,同時加強與金融同業合作,爲客戶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綜合化的產品,提升長期資金的管理能力。從非金融角度看,商業銀行還應充分運用牌照資源、網點資源,將養老產業服務納入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構建適應備老人羣養老金融投資和已老人羣養老金融消費特點的養老金融服務生態圈。

事實上,當前市場上直接觸達個人客戶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已較爲豐富,有老年人專屬銀行卡、養老理財、養老保險及鏈接的養老社區服務等。但相應的問題是,這些產品和服務“散落”在不同機構主體,創新出的產品和服務同質化也較明顯。

“因此,組織保障尤爲關鍵。”王洪棟說道。作爲首批獲得金控牌照的兩家公司之一,中信金控擁有金融全牌照,旗下金融子公司在養老金融服務方面也早有涉獵。

如何從頂層設計上統籌協調?王洪棟介紹稱,2022年中信金控成立了“養老金工作室”、“年金工作室”,前者在2023年升級爲“養老金融工作室”,負責牽頭統籌金控各子公司養老金融業務的協同發展,秘書處設在中信銀行財富管理部。在銀行內部協調機制深化方面,今年,中信銀行還擬成立養老金融協調工作組,涵蓋財富管理部、公司金融部、大客戶部、政府與機構客戶部、投資銀行部、資產託管部、信息技術管理部、信用卡、信銀理財、百信銀行等,秘書處也設置在財富管理部。同時,銀行協調小組成員月度開展工作交流會,季度開展策略研討會。

在提升技術端適配性方面,王洪棟表示,養老金融涵蓋全量人羣,依靠物理網點、一線人員來擴大服務人羣的傳統方式可能會增加服務成本,降低服務質量和可持續性。要持續服務好海量客戶,需要藉助有效的人工智能及數字化工具擴大服務半徑,提高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