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存款利率補降持續,新一輪掛牌利率調整何時到來?

存款利率在中小銀行中的補降仍在持續。近期,廣東、廣西等地又有多家銀行對存款利率進行調整,調整主體主要爲農村商業銀行,調整範圍既涉及定期存款也包括活期存款,幅度在5BP到40BP不等。

從此輪調整後的利率水平來看,多數銀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已經逐漸降至3%以下,但較國有大行、股份行主流利率水平仍有優勢。

以廣西平樂農村合作銀行爲例,該行官方微信5月末發佈消息,該行將自6月1日起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調整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具體執行利率分別爲1.9%、2.3%、2.8%、2.8%,相比去年12月調整後的2.1%、2.3%、3.0%、3.1%,分別下調了20BP、0BP、20BP、30BP。另從廣西富川農村商業銀行來看,6月1日起執行的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分別爲2.8%、3.2%,相比今年2月調整後的利率,5年期維持不變,3年期下調了40BP。

從過往幾輪存款掛牌利率的集中調整節奏來看,主要爲國有大行率先調整、股份行快速跟進、其他中小銀行陸續跟進。此前多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同銀行由於存款定價策略、資產負債管理等不同,存款利率調整的時間、節奏和幅度都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尤其中小銀行出於攬儲壓力等因素往往調整週期更長,資產端策略也導致主動調整的迫切性相對更低。

不過,存款利率多輪調降後銀行息差壓力不降反升引起市場關注,隨着包括房貸新政在內的降成本趨勢繼續強化,尾部中小銀行補降提速也在預期之中。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披露數據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54%,相比2023年四季度的1.69%下滑15個基點,再次創下歷史新低。淨利潤同比增速也從2023年的3.2%降至0.7%,下降2.5個百分點。

其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民營銀行、農商行、外資行一季度淨息差分別爲1.47%、1.62%、1.45%、4.32%、1.72%、1.47%,環比分別下降0.15、0.14、0.12、0.07、0.18、0.1個百分點。由此看來,儘管農商行淨息差水平還處於除民營銀行外的最高水平,但環比降幅明顯高於其他類型銀行。

回顧來看,去年一季度以來,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淨息差整體延續下行趨勢,民營銀行、農商行淨息差則相對平穩甚至逆勢上行,直至今年一季度出現更爲明顯的下行趨勢。

在經歷幾輪存款掛牌利率調整後,監管也從非掛牌利率方面多維度引導銀行負債成本下行,包括調整大額存單、協定存款等產品結構和定價,堵住“手工補息”窟窿等。對於今年一季度銀行業淨息差進一步下行,不少分析認爲,一季度貸款重定價較爲集中,而定期存款降息、“手工補息”叫停等舉措效果顯現需要一定時間,預計二季度會有所緩解。

在繼續壓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背景下,5月以來,關於新一輪存款掛牌利率調整的討論有所升溫。不過當時多位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存款利率下行趨勢仍在,但新一輪掛牌利率調整還要考慮MLF(中期借貸便利)、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等變化情況,短期內“手工補息”等非掛牌利率調整仍有必要和空間。

根據2022年4月央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建立的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要求,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爲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爲代表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

事實上,當下干擾存款利率調整預期的因素來自多方面,除了今年來不斷走低的10年期國債利率,經濟復甦節奏、國債供給增加對流動性的需求、社融表現等也在助推降準降息預期。但綜合考慮央行對長債利率表態、匯率掣肘等因素,機構對降準降息的預測時間點普遍靠後。

5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央行等四部門印發的《關於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持續發揮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業銀行淨息差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6月5日中信證券2024年資本市場論壇上的最新觀點顯示,下半年政策債券發行高峰階段,央行或通過降準和OMO靈活操作對衝流動性影響;隨着海外主要經濟體漸次開啓降息,國內貨幣政策空間打開,降成本和寬信用目標下,政策利率下調、存款利率下降、LPR下行仍將持續;預計年內有兩次降息及一次降準落地,央行買賣國債也將適時落地,關注今年年中降息、三季度降準落地的可能性。

其中,對於新一輪存款降息,明明日前報告中的最新預測是可能在本月正式開啓。在此之前,多位機構人士預測了類似時間點。亦有機構人士認爲,當前政策利率調整已經體現出貨幣政策的新思路,存款利率有望階段性成爲“利率錨”。

不過,國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王劍認爲,2024年LPR下降的概率比較低,但存款掛牌利率仍有下調空間。對於前者,他給出了兩大理由:一是人民幣貶值壓力,二是我國間接融資爲主的特點和銀行保持合理利潤與淨息差的必要性,銀行業績下降後面臨資本補充壓力。

對於後者,王劍認爲,涉及“手工補息”的存款規模預計達到20萬億元,加上去年三輪存款掛牌利率下調,不考慮結構調整情況下分別可提振銀行業淨息差3~5BP和2BP。但今年銀行業貸款收益率仍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政策引導存款掛牌利率下調,尤其是長期限存款利率下降,更核心的是希望帶來存款活化。但近年來存款定期化加劇,掛牌利率下調對降低存款成本影響有限,因此預計存款掛牌利率仍會面臨下調。

他從定量角度進一步分析,從2023年末掛牌利率來看,三年期存款掛牌利率1.95%,活期存款爲0.20%,兩者相差了175BP,假設12.88%的三年期存款全部轉換爲活期存款,則能帶來存款成本下降22.5BP。

在這一背景下,市場對“存款搬家”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從數據來看,據中信證券測算,4月理財規模環比超預期增長至29.28萬億元,單月環比增長規模達到2.95萬億元,遠超出往年同期水平,環比增速11.2%創下2016年以來新高。明明認爲,在存款降息和“手工補息”叫停的餘波助推下,加上前期債市持續走牛給投資者帶來較好體驗,5月理財規模有望再增長4000億元。

但存款多維度降息對理財市場的影響是雙向的,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理財在資產端同樣面臨挑戰,不少業內人士分析,作爲高息存款的偏好資金,資產荒持續的背景下,接下來存款配置比例偏高的產品或存在下調業績基準的壓力。從券商測算數據來看,目前理財持有的存款類資產規模有7~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