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中歐協定打亂拜登外交佈局

社論

經過漫長而曲折的談判,歐盟與大陸領導人於2020年12月30日視訊簽署《中歐投資協定》,這是大陸與日、韓、澳、紐及東協10國簽署RCEP後,在地緣政治競賽上,兩個月內的第二場勝利。對美國而言不但是川普外交政策的失敗,更代表拜登外交佈局與策略尚未啓動就出現破口,美國與歐盟重新構建「跨大西洋夥伴協議」的計劃可能受挫,國際威望與領導地位難免受到影響。

拜登2020年12月28日宣示,將號召理念相近的盟邦和夥伴,在經貿領域與大陸競爭;內定國家安全顧問的蘇利文亦推文,表達對中歐投資協定的憂心,呼籲歐洲夥伴應先與拜登政府磋商波蘭也主張應等待拜登政府就任後再簽署,但由德國法國主導的歐盟立場堅定,依原定計劃完成簽署。

和平發展仍是主旋律

《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代表「反中」並非全球主流,經濟仍是地緣政治重要議題,大陸龐大的市場依然具有吸引力。北京在確認新冠疫情獲得控制,經濟率先全球復甦,而美國疫情愈發失控後,於2020年10月底召開的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上,認定大陸未來5年乃至到2035年前,仍處於戰略機遇期,確認對外方針迴歸鄧小平「和平與發展」主旋律,並依此展開對外關係佈局。

根據《中歐投資協定》內容,除了擴大歐盟的市場準入外,雙方還就長期引發歐美不滿的大陸國家補貼政策、國營企業及強制技術轉讓等結構性問題達成共識。川普主導的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只涉及關稅問題,大陸在結構性問題並未讓步,卻對歐洲做出重大妥協,其目的就是拉攏歐盟,突破美國圍堵,同時先發制人,瓦解拜登急欲與盟邦共組「抗中聯合陣線」的構想。

拜登的聯合陣線最重要成員當屬歐洲的民主先進國家,但歐盟已被中共有效分離,本來就不被看好的「反中聯盟」等同無疾而終。這也說明「意識型態重要,國家利益更重要」,中國與歐盟堅持要在美國新政府就任前達成協議,就應證了這個在現實政治中不可改變的原則。

除川普以冷戰心態及舊思維處理中國崛起問題之外,美國外交挫敗另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在於國力衰退。在對圍堵蘇聯的冷戰期間,美國GDP超過全球1/2,到2019年只有24%;而大陸GDP全球佔比則從2000年的4%成長到2019年的16%。如考量大陸經濟率先從新冠疫情衝擊中復原,中美經濟實力差距將加速縮小。

川普狹隘的美國優先政策及盛氣凌人的領導風格,已得罪德國、法國等歐盟主要國家,有人形容美歐關係已退步到需依賴「生命維護器」。歐盟這次不理會拜登及蘇利文勸說,搶先與中共簽署投資協定,展現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凡事看美國臉色,拜登未來推動外交將備感艱辛。

民進黨冀望拜登反中

中國給足歐盟面子,甚至對勞工問題也承諾「有效實施」國際勞工組織的規定,並努力爭取承認國際勞工組織的基本公約,包括有關強迫勞動方面的條款。至於飽受批評的人權問題,歐盟領袖在聲明中「重申他們嚴正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包括香港的發展」,雙方顯然不願人權問題阻礙了協定的簽署,而做了妥協。

美國衰退、中國崛起、歐盟獨立自主是21世紀的新局勢新秩序,川普落選、拜登上臺確認了這個主旋律,而中國與歐盟經過7年35輪談判達成的投資協定,及其公佈時機就充分反映了這個趨勢,也代表世界主要國家以主動積極外交作爲超前部署。民進黨政府過去4年對外關係,就是依附川普的反中政策,以成爲川普手中臺灣牌」而沾沾自喜。現在拒絕體察快速轉動的局勢,堅持僵硬的意識型態,唯一政策選項就是冀望拜登繼續強硬反中,將臺灣命運交付美國手中,臺灣的國際形勢將難以好轉,決策者的失能、惰性將由全民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