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蔡政府內外交困的源頭

社論

臺灣希望加入國際經貿多邊組織卻不得其門而入,美國要求臺灣開放豬肉進口,蔡總統被迫毫無保留接受,形同強逼國人吞下萊豬,引起民意強烈反彈,蔡總統與蘇貞昌院長聲望如墜崖般跌落;現在日本災區食品加大力道要蔡政府開放,一旦開放,怒潮恐將不下於萊豬,蔡政府陷入內外交困。

蔡政府不是不知道開放萊豬與核食會招致抗議,但基於「親美和日」的政策考量,及希望加入自貿組織或簽訂貿易協定的政策目標,不得不順應美、日政府的壓力,繼萊豬之後,核食也可能開放。但是,開放的苦果吞下了,或者明知其苦也準備吞下,是否就能換得經貿協定的簽訂呢?答案不樂觀。

美國豬肉與日本東北核災區食品的開放,不是單純食安問題,在國人健康保障的背後,牽扯到臺灣國際經貿連結的重大變數。蔡政府處心積慮要改變大陸爲臺灣最大貿易伙伴與投資地區現狀,一方面敲鑼打鼓倡議新南向政策,另一方面意圖建立臺美之間新的產業鏈,以降低兩岸貿易比重,減少對中國依賴,而其關鍵,在於與美國簽訂經貿協定。

萊豬核食換不到協定

臺灣期待經由經貿對話機制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前提是開放美豬進口。由於承諾開放,所以有上月20日舉行的「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然而臺美夥伴對話雖簽訂一紙備忘錄(MOU),但這與臺美BTA還差十萬八千里,甚至MOU中有關5G、高科技供應鏈、臺美共同在印太地區投資基礎建設等,都還有待拜登政府上臺後重新考量,而拜登日前表示,在美國國內環境獲得強化前,他「不會跟任何人簽署新的貿易協議。」

蔡政府想和美國簽訂BTA,即使能達成也很遙遠,至於期盼日本和美國支持臺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就是更艱難的挑戰了。CPTPP是在川普政府退出TPP之後,由日本主導的降級版,臺灣要加入就先得解決日本東北核災區食品進口的難題。不只如此,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宣稱想參加CPTPP,外長王毅隨後訪日,爲CPTPP探路是任務之一,他也和日方談到核災區食品開放問題。如果中國比臺灣早一步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而加入CPTPP,那臺灣加入CPTPP的機會就更渺茫了。

在此之前,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完成簽訂程序,臺灣無緣參與,被孤立在亞太經濟體系的情境更加明確,也讓臺灣加入CPTPP的變數更多。日本高度重視與中國的經貿關係,而兩岸關係極度惡化,臺灣即使願意開放日本核食進口,換得CPTPP的機會依舊渺茫。正如付出開放美國萊豬進口的昂貴成本之後,臺美FTA仍然不容易實現。那麼,臺灣經貿孤立無法突破的根本原因何在?

關鍵在於英文一廂情願要「從世界走入中國」,在政治上與經貿上蓄意排除「從中國走入世界」的現實性可行性,因此在得不到大陸「祝福」的情況下四處碰壁,經貿關係不但伸展不開,甚至面對退縮的困境。新南向投入大成本而毫無所獲,RCEP連邊都碰不到,CPTPP遠在天邊,問題的總根源都在於此。現在僅有的自由貿易協定只有大陸當局基於經貿統合目標而簽訂的ECFA還殘存,但早收清單隨時可被停止。總的來講,臺灣在蔡政府反中、抗中的政策之下,親美聯代價高但未必有所得,一步步陷入孤立是無可避免的。

參與國際阻力在大陸

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最大阻力當然是大陸,這是繞不過去的問題,即使美日伸出援手,效益也很有限。蔡政府不從根源處着手,以爲有美日撐腰就可通關,是捨近求遠,因而落得內外一體碰壁,內外交困而不可自拔。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14年就說過:「臺灣能否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要看中國大陸的態度,畢竟這不只是經濟問題,跟政治也大有關係。」李顯龍這番話已經驗證在RCEP上,未來也將驗證在CPTPP上,蔡政府如果繼續擇惡固執下去,中共必定將繼續封殺臺灣。經貿孤立導致的問題纔剛開始,未來只會更嚴重,希望蔡政府認識問題的嚴重性,認清問題的根源,改弦更張,回頭是岸,以期挽救必然越來越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