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和平宣言只是謀求避戰的開始

中國時報社論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成立「中道和平聯盟智庫」並發表和平宣言,以千字文闡述兩岸關係的新主張。相對於外界多聚焦這份宣言牽動着藍營內部權力競逐以及本土派新動向,這篇千字文本身的內涵與價值更需兩岸認真解讀與看待。

引述李登輝演說 打臉綠營

很多媒體指出,王金平這份和平宣言的核心是「兩岸治權互不隸屬,主權同而不分」、「兩岸人民共同追求中華民族福祉」、「分治而不分立」等描述兩岸關係現狀的論述,雖然此話不假,但不夠全面。若要提煉出這份宣言的主軸,可以簡單歸納爲三條主軸:歷史、文化、政治。

在歷史主軸上,王金平全文轉述了1996年李登輝在總統首次民選後的就職演說內容,包括提及兩岸隔海分治、共同追求統一、謀求中華民族共同福祉的三大要素。不得不說,這段轉述充滿政治智慧。這是因爲民進黨一直以來將1996年總統民選視爲臺灣事實獨立的依據,並推翻此前包括《國統綱領》、「九二共識」在內的兩岸協商基礎。

此次王金平引述1996年臺灣已進入「主權在民」新時代的總統就職演說,恰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智慧。換言之,民進黨聲稱的1996年曆史節點,並不能作爲割裂兩岸主權、歷史、法理、固有疆域之間聯結的理由。尤其是國統會、《國統綱領》自然繼承至民主化時代,絕非「威權產物」,而是民進黨政府在未經由民意授權狀況下單方面終止運作,本質是違憲行爲。

在文化主軸上,王金平認爲兩岸人民共同承繼中華文化,在語文、習俗、宗教信仰上都有相同傳統,這也是必須接受的歷史事實;在政治主軸上,王金平一方面將兩岸和平與世界和平相連結,另一方面則強調「存異求同」,除了前文提及的有關兩岸治權、主權關係的論述以外,還提出了「先確立目標、再尋求共識、進而打開兩岸新局」的行動路線圖。

值得一提的是,王金平此次演說,將李登輝任內奠定的兩岸交流基礎,與連戰、馬英九等歷任國民黨主席的兩岸路線相連結,串聯了藍營內部不同時期、不同派別的兩岸政策,又提及前總統蔡英文作爲海基會代表曾赴陸協商、賴清德作爲臺南市長曾赴上海交流參訪的歷史,將紅藍綠置於同一條歷史脈絡之下,更能凸顯兩岸交流、兩岸和平是各方最大公約數。

因此,王金平的和平宣言用最精練的話來概括,只需短短几句:兩岸共同確立和平的最高目標,再以「存異求同」之精神,存「兩岸治權互不隸屬、70多年來發展出各具特色的生活模式」之異,求「謀求國家統一、共創民族福祉」之同,透過交流、對話打開兩岸僵局。

引述李登輝演說 打臉綠營

對於王金平這份宣言,藍營內部正面看待,綠營黨政人士、立法委員則放話說「通篇未見自由民主」、「容易被帶入統一陷阱」,上述批評既不正確也沒有建設性。王金平強調臺灣民主化的歷史,並呼籲對岸尊重兩岸分治、正視兩岸各有特色生活模式的事實,這不正是訴諸守護臺澎金馬的自由民主嗎?至於「統一陷阱」更是無稽之談,民進黨單方面終止《國統綱領》,卻始終不敢碰《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國家統一前」,自做鴕鳥纔是真相。

固然,王金平沒提到「一中」或「九二共識」,也迴避《國統綱領》問題,而以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與既有憲政體制連結兩岸關係,希望形成不同政黨、不同色彩的最大公約數。遺憾的是,綠營在新智庫成立之初曾表示祝福,但宣言發表後立即遭到綠營「爲批而批」的質疑。綠營若認同兩岸和平交流,就應該予以尊重和支持,並參與新智庫運作,與對岸建立二軌溝通管道。

川普2.0時代的中美與兩岸關係都充滿不確定性,戰爭黑天鵝隨時可能出現,兩岸需要存異求同、累積互信,以避免戰爭發生。但互信不能靠喊口號、造概念,而要謀求共同目標,相向而行,王金平這份千字和平宣言凝聚了這份苦心,但只是一個開始,兩岸進一步的和平發展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