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末代狀元劉春霖的試卷真跡,手寫字體讓人汗顏,堪比印刷體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就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國運衰微的時代,一個年輕人,以一手堪比印刷體的館閣小楷,在科舉考場上寫下了自己人生最後的輝煌,也寫下了中國科舉制度的最終句點。

劉春霖是中國最後一位狀元。

他的一生,與其說是個人命運的浮沉,不如說是時代洪流中一個微小個體的無奈掙扎,一個古老制度的最後輓歌。

01

清朝的落幕

科舉這個承載着無數讀書人夢想的制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隋朝。

彼時隋文帝楊堅鑑於世家大族於官場影響力過甚,遂推行科舉制度以選賢任能,意在打破舊有格局,爲國家招攬人才。

到了唐朝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完善,成爲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也爲社會階層的流動提供了一條相對公平的通道。

明清兩代,科舉漸趨僵化,八股文風盛行,竟逐漸演變成束縛思想的枷鎖。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中華大地風雨如晦,劫難重重。清政府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顏面無存,彼時的清王朝可謂內外交困,其統治搖搖欲墜,穩定性已然喪失。

科舉制度雖然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但到了清末其弊端也日益顯露。

不僅無法篩選出合適的人才,甚至還出現了嚴重的腐敗。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科舉制度如同一個老邁的病人,苟延殘喘,等待着最後的終結。

02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的故事

劉春霖,乃中國歷史之末代狀元,其故事極具傳奇韻味。1872 年,他降生於河北肅寧一平凡之家。

爸在府衙當個小差,媽在知府家幫忙幹活,家裡的條件一般般。

六歲時因家貧被送至老家,與兄嫂一同生活。

八歲之際,他步入私塾求學,竟展露非凡的學習稟賦,因而深得老師鍾情。

除了在學業上的優秀表現,劉春霖在書法方面也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尤擅小楷,他從小就對書法有着濃厚的興趣,勤加練習,筆耕不輟。

他的小楷筆勢流暢,結構嚴謹,字跡工整秀麗,堪比印刷體,令人歎爲觀止。

彼時他的書法聲名遠揚。聞此訊者衆多,皆紛至沓來向他求字。

03

殿試故事

1904 年,他投身於清朝的末次科舉考試。他歷經重重篩選,奮勇向前,披荊斬棘,一路暢行無阻,最終成功邁入了殿試的殿堂。

殿試之時他憑藉一手精妙小楷,書就有關時局之策論。據說慈禧太后批閱試卷之際,一眼便被劉春霖的書法吸引。

劉春霖之名“春霖”吉祥如意,甚合慈禧心意,且其書法出衆,故而慈禧最終欽點他爲狀元。

劉春霖的書法深受館閣體風格的影響,清代科舉考試時流行一種叫館閣體的書法,這種字體講究工整、結構嚴謹,筆畫規範,看起來整齊統一。

劉春霖的書法作品正是體現了館閣體的精髓,他的字跡工整秀麗,如同印刷體一般,令人賞心悅目,也更容易獲得考官的青睞。

04

書法風格

雖然劉春霖的書法以館閣體爲基礎,但他並非一味地模仿,而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他巧妙地將館閣體的工整與自身的藝術追求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劉體”小楷,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

他尤其注重墨色的變化,起筆收筆墨色較重,中間部分則相對較輕,使得字體更加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性。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