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政大國際金融學院院長蘇建榮 養成國際金融人才即戰力

蘇建榮卸下財政部長一職,接任政大國際金融學院院長。 記者潘俊宏/攝影

卸下財政部長一職後,投身金融教育培育人才,蘇建榮在今年8月1日正式接下政大國際金融學院院長一職,蘇建榮表示,接下來自己有三大重點工作要推動,包括擴大培育人才、降低產學銜接落差、協助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目標實現。

最終目標 降低產學落差

蘇建榮指出,前總統蔡英文任內推動「半導體學院」、「國際金融學院」及「國際政經學院」,包括政治大學及中山大學均成立「國際金融學院」,主要目的是培養國際金融人才,現在賴總統上任後,也更提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盼打造臺灣成爲資產管理中心,不只要讓國際金融人才留在臺灣,更要讓優秀人才可以來臺灣。

因此,在推動過程中,人才需求也將不斷擴增,蘇建榮說,國際金融學院就成爲相當重要的一環,目前自己在學院中也開一門「國際金融情勢展望與分析」的課,希望透過這門課程讓學生更瞭解到目前國際上較新的發展,例如現在國際資產管理是一個相當新的概念,過去臺灣相對較少發展,現在藉由這門課程,希望與國際幾個資產管理機構合作,學生能在上課中實際瞭解到國際資產管理如何運作,並在畢業後能夠直接操作。

蘇建榮說,當初成立國際金融學院最終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降低產學落差,透過進一步與產業界接觸,深入瞭解到國際金融發展,當然也會希望在培育相關人才的過程中,讓學生更貼近實際狀況,像是現在國際金融發展已經會涉及到永續金融問題、風險控管等,且這部分還會與總體經濟層面相關等,這些都需要讓學生在課程中進一步清楚瞭解,並能透過一些訓練達成一定的能力,在未來畢業後具備即戰力。

交換學生 拓展海外資源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國家推動的重要政策目標,蘇建榮說,學院的教育方針會着重在國際資產管理這塊,最大目標還是配合這項政策的推動,必須要培訓出相關人才,在國際金融學院中,有85%在職生,多是在相關產業工作的中階以上主管,透過公司的推舉,再經過評選後,能夠進來就讀的絕大多數都具備一定水準。

「除了在國內自己練兵,也要到海外研習」。蘇建榮說,目前已經有跟新加坡的財務管理學院合作簽署MOU,每學期派20至30位學生過去新加坡,另外也有跟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學院簽訂MOU,未來該學院的老師也會來臺灣授課,盼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廣泛地學習到國際金融知識。

對於接下來的目標,蘇建榮說,國際金融學院目前一屆招生120人,希望擴大招生至240人;也希望拓展國際資源。目前與新加坡與、紐約已簽署MOU,未來想要拓展至歐洲,如德國、瑞士、英國等都會積極接觸,讓學生有機會前往歐洲研習。此外,因應氣候變遷而產生出來的新類型金融商品,也需要不斷更新讓人才能夠跟上時代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