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愛專欄|楊瀾:親愛的,不是你不夠好

親愛的,不是你不夠好

在《女性與權力:一份宣言》(Women & Power :A Manifesto)一書中,劍橋大學教授瑪麗•比爾德(Mary Beard)分析了西方文明史中的“厭女症”。從希臘神話到莎士比亞戲劇,從美國奴隸制農場到國會山,都貫穿這樣一句話:“女人,閉嘴!”

她發現,當女性發出自己的聲音,發表自己的主張的時候,她們就對男性主導的權力體系帶來了某種威脅和挑戰,而這是不被容忍的,是會被貶損、斥責、醜化的。特朗普的擁躉就曾經制作漫畫,把特朗普畫成神話中的英雄珀爾修斯,而希拉里則成爲他手中被砍了頭的美杜莎。

當你向前一步,說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就會有人不習慣、不高興。這,你沒辦法。當你有遠大的理想,希望改變世界的時候,就會有人認爲“太有野心”。這,你沒辦法。當你擼起袖子幹活兒,就一定會犯錯誤,會得罪人。這,你沒辦法。

你能做的,就是拒絕生活在恐懼中,不需要以完美的標準苛責自己,更不必強求別人都喜歡你,因爲你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做你自己。

消除性別偏見的責任不該被推到個體身上,因爲真正的解決方案是社會觀念的改變。“暗示性別歧視是女人的錯”是一種被錯置的責任。女性遭遇性騷擾就是因爲她們“穿着性感”,遭受家庭暴力是因爲她們“喋喋不休”,被出軌是因爲她們“人老珠黃”,被搶劫是因爲她們“偏偏一個人走夜路”。

即使相對安全的地區,大多數女性對獨自走夜路或上出租車都會產生緊張的情緒。父母從小教育女孩如何保護自己,但卻很少有意識地教育男孩尊重女性。

性別歧視的文化對女性的自我評價帶來負面的影響。2014年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兩性的實際表現相同時,男性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成績,而女性往往低估。惠普的一個內部調查發現,男性在滿足60% 的招聘要求時就會投簡歷,而女性則要有100% 的把握時才提出申請。當一個工作項目獲得成功時,男性更傾向於把功勞攬到自己頭上,而女性則謙虛地說:“其實我沒做什麼,都是團隊的功勞。”

脫口秀演員楊笠調侃男性“迷之自信”的現象說:“爲什麼有些男生看起來那麼普通,但他卻可以那麼自信?”她選擇了比較溫和的方式,但依然受到網絡攻擊,說她挑起了性別對立。

我採訪的女性創業者,她們在向投行提報商業計劃書時往往留有很多餘地,而男性創業者往往自信爆棚,誇下海口。如果不成功,他們會說“運氣不好”,而這些女企業家們都首先自責“我能力不足”。難怪,在女性佔據中國創業者25%—35%的今天,她們獨立拿到的融資額只佔投行的2.2%。如果她們和男性合夥人一起去找投資,那麼運氣會稍微好一點,達到12%。是的,僅此而已。

“女孩,請停止道歉!”知名博主瑞秋• 霍利斯如是說,“你必須放棄處處取悅別人的想法!⋯⋯你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世界上最自由、最強大的感受。你的夢想是屬於你的,你不需要找任何理由來獲得別人的許可。”

學會與不安全感相處。學會大膽說出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學會原諒自己。學會接受自己也會犯錯。

這不僅僅是你一個人的奮鬥,甚至不僅僅是女人的奮鬥,而應該是全社會,男性和女性共同的奮鬥。女人的敵人從來不是男人,而是那些不公平的思想與行爲。要成就“平等的一代”(Generation Equality),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接力奔跑。

親愛的,你應該被聽見,你應該被看見。不是你不夠好,而是我們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讓我們一起,越過山崗,在我們這一代,實現性別平等。是的,我們已經等得夠久了。

楊瀾

資深媒體人,天下女人傳媒與教育集團創始人。她創建了以歷史文化爲主題的頻道--陽光衛視;她採訪了上千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風雲人物,被譽爲"中國的華萊士";她曾任北京申奧形象大使並擔任上海世博會形象大使;她被福布斯評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位女性之一;她對女性自我成長的關注,凝結成了這本《大女生》。

(文章刊登於《時尚新娘》2021秋季刊)

更多牛掰必看文章請戳▼

點了在看你也是最美的小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