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淑女鳥》 從清淡中提煉出最極致的愛

圖文/鏡週刊

淑女鳥》讓我想起去年的一部傑作《人生剩利組》,父母都因爲兒女的升學問題與成長,自己又再脫胎換骨一次,兩相對照,足以讓人玩味再三。

《淑女鳥》與衆不同的是它的故事厚度與廣度更像一本小說,清淡得可以的生活,卻有着每人爲搶救自己尚未崩壞的浮沉。我們表面上看瑟夏羅南飾演克莉絲汀想跟一切唱反調,想衝出父母羽翼與封閉故鄉的成長焦慮,也看到因《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受矚目的堤摩西柴勒梅德飾演一個表面裝酷,其實難掩內在空洞的虛張聲勢男。但幾幕最有韻味的,則是女主角父親在求職時,尷尬巧遇自己兒子應徵同一個工作;以及女主角母親在機場周遭轉圈,想送女兒上飛機卻又氣自己的懊惱。

電影藝術最美的通常是角色無法言說的,只待人物獨處時,鏡頭一次到位的波濤洶涌,不用臺詞講明一切纔是最高明的。

《淑女鳥》中的兩代都以爲自己做的不夠好,但其實都盡了全力,甚至轉了一圈,父子發現竟在同一個職場起跑點上。無論是青春糖衣總嚼出苦澀,還是父母裝堅強下必須掩藏的脆弱,這部電影在清淡又輕快的調性中,沐着西岸陽光,卻給你幾乎爆裂出來的心事,無論老小,人心浮冰下的騷動都如此劇烈。

這部電影溫婉卻鋒利地扯拖出了種種只能用愛化解的痛苦與包容。細膩度可以逼近奧斯卡最佳影片《美國心 玫瑰情》中人人內在的悶響散場後會觀衆內心爆破。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加州沙加緬度,那裡隨時陽光都刺人的豔麗,在女主角眼中那裡像個文化沙漠,鋪陳出的也的確如此,那裡保守、安逸而不乏富裕的社區,當地養老氣息也相當濃厚,女主角在嚴格的天主教學校中成長,但忍不住對這看似時間暫停的地方不耐,甚至自己改名叫「淑女鳥」,試圖將「真實的自己」抽離於這她看到的當地種種虛幻裡。

片中母女則像彼此的鏡子一樣,同樣倔強,在醫院服務的母親,棱角早被磨平似的,因爲工作非常理解憂鬱症的病患,從她跟女兒在車上聽《憤怒的葡萄》,聽到哭泣的表情,知道她當初被磨平的叛逆心性,至今跟她的女兒並無二致。更生動的一幕是她與女兒同時在浴室裡,討論女兒初夜要何時發生才恰當,在浴室的母親終於鬆懈了肩膀與表情,對女兒想說的事情心照不宣,顯然是過來人的理解使然,而當女兒發現櫃上有父親的抗憂鬱藥時,母親輕描淡寫的表明了女兒已許久沒關心過父親,但對父母而言卻都是平常。

這些有點感傷但都不濫情的日常,是這麼帶着深刻的情感,也正因爲深刻而不知道如何表達,連女兒試穿自己畢業舞會的衣服,母親也不知該如何對女兒讚美,因爲女兒平常說話有太多刺蝟保護色

但這部電影其實很美的地方,不只在親情,而是片中的人,沒有人的問題被解決了,然而都沒放棄的努力活着,父親被裁員、景氣差、一個區裡房屋的貧富差距奇大、柏克萊大學的畢業生也得在超市打工等等。

而天主教學校中看似嚴謹,但仍有極其掙扎的神父,與包容年輕人怒氣的好修女,留在沙加緬度的人包含了極端的贏家輸家,然導演葛莉塔潔薇以舉重若輕的手法傳達了社會問題,卻隱得很好,讓觀衆輕鬆與沉重都能各取所需。

會說這部電影像小說的原因,是它終將這些人的成長過程,以詩化的方式做了收尾。女主角後來如願申請到了東岸名校,也去了她認爲的知性城市,但那裡處處瀝青的色彩、光透不亮的街區迥異於她的故鄉,最後以教堂的聖歌與回憶她故鄉沐在陽光的回憶做了美好收尾,如電影點出的「人即使成功不見得快樂」,而是不否定自己的來時路,每個造就你的都是可貴的,如此便完整了自己,而所謂失敗也只是題外話了。

更多鏡週刊報導馬欣專欄】重振氣勢?冬季日劇揮出起死回生的關鍵一擊【馬欣專欄】90屆奧斯卡 展現不一樣的美國冷調口味【馬欣專欄】小紅莓主唱桃樂絲離世 一代「純真情懷」的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