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剛:凝鍊文化內核,助力文化保育

(原標題:鄭志剛:凝鍊文化內核,助力文化保育)

今年9月18日,由新世界中國捐建,新疆首個綜合性非遺展館——新世界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正式竣工交接。2022年8月,新世界便宣佈捐資2億元人民幣,在烏魯木齊市建設新疆首個綜合性非遺館。

堅持傳統文化的模因傳承,保育活化傳統經典。是身爲香港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鄭志剛最爲看重的,他將傳統文化的保育與可持續發展作爲事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表示,保育是保留歷史和文化的遺產,這是中華文明的內涵,是我們文明的傳承。

文化,是一種傳承

近年來,鄭志剛先生積極着手建設北京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香港皇都戲院等文化保育項目。自1997年新世界着手研究北京曹雪芹故居復建以來,鄭志剛認真嚴謹地開展歷史考察研究、傳統工藝尋蹤,對建築工序細緻打磨,始終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儘可能地恢復和維護這些文化遺產本來的面貌。尊重其歷史和文化價值,也是傳承和創新的基礎。

香港的演藝殿堂——皇都戲院,是全港現存最後的單棟式戲院,鄭志剛希望用新的文化精髓喚醒這座沉睡了多年的歷史地標。過去幾年,鄭志剛團隊不斷蒐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電影的戲橋、多款不同舊戲票、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等。除此之外,鄭志剛也堅持保存着皇都戲院大廈樓書、由香港電影海報大師阮大勇繪畫的70年代電影海報以及罕見的1978年已故國際巨星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的電影海報及節錄,務求重塑昔日有「小上海」之稱的北角人文風貌。

“保育並非只是保留舊建築,而是要形神俱備,將硬件與軟件融合,希望盡一切努力,令皇都戲院重生,讓這座古蹟重拾生命力,成爲香港下一代的文化綠洲。"鄭志剛如是說。由此可見,他對皇都戲院的文化保育工作不單單隻從建築外貌入手,還要考慮如何演繹文化地標的功能。鄭志剛邀請到國際及本地三大保育顧問團隊,爲皇都籌劃保育及發展方案。

鄭志剛想倡導的文化保育不僅要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延續城市歷史文脈,還要使之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用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使傳統文化的魅力就在發揚中傳承。

探源非遺文化深度“尋根基”

非物質文化遺產緊密連接着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核心。正所謂文物古蹟標記文化之源、發展之脈,印刻着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詮釋着中華文明“厚度”,要想讓文化遺產能夠歷經歲月而長青,就要讓人們真正感受到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也誠如鄭志剛所說:“非遺傳承不僅在於保存,還在於讓其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生,非遺應當嘗試創新的方式融入當代人的世界。”

由新世界中國捐資2億元人民幣,在烏魯木齊市建設的新疆首個綜合性非遺展覽館,涵蓋歌舞、戲劇、樂器演奏、雜技、競技、遊戲等,是極爲絢麗多姿的文化寶庫。非遺館由中華瑰寶廳、展示廳、展演廳、互動體驗廳、文創產業廳、傳承人工作室等組成。其中,在中華瑰寶廳裡,展示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瑪納斯、麥西熱甫3個項目,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

非遺館的建設和開放,鄭志剛希望可以讓大家在一件件展品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互動體驗中感受非遺文化的精神,能人們提高對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促使更多的人加入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隊伍,讓更多的人願意去學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開拓創新,推動文化繁榮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古老文脈綿延不絕、生生不息,要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更好適應時代發展和人民需求。因此我們要處理好“傳承”和“創新”的關係,讓優秀傳統文化適應、融入現代生活。

對於推動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鄭志剛的觀點是在呼籲更多的人關注的同時,更應當嘗試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在他看來,非遺傳承不僅在於保存,還在於讓其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生,年輕一代會是主力軍。非遺應當嘗試創新的方式融入年輕人的世界,打造更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非遺文化產品、創新參與互動形式、加強非遺教育和培訓的推廣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由此,鄭志剛設立的K11 Art Foundation(KAF),致力於持續關注和大力扶持年輕新銳藝術家;而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KCG),致力於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工藝、工匠,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在此過程中,鄭志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希望在弘揚傳統文化上發揮更大作用。

鄭志剛表示文化傳承還要藉助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傳播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推動文化活態化展示、具象化傳播。只有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中促進“文化創新”,才能最終產生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產品,這纔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保護和傳承。

在新世界文化保育項目上,科技的助力是自始至終的。曹雪芹故居復建過程中,鄭志剛帶領團隊引入現代化管理應用BIM技術,提高施工品質,最大程度減少損耗,爲後續故居修繕、構件替換提供完整的資料支援。K11首個沉浸式數字工藝文化展“K11工藝臥遊”,在展覽中通過科技和交互手段,讓中國傳統工藝——黑漆描金工藝,更加立體和鮮活,讓觀衆發現工藝之美。

推動文化交流從“相遇”走向“相知”

大海空闊,在世界的尺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鋒、交流與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讓當代中國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開放後,由鄭志剛創立的藝術及文化慈善機構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簡稱KCG)也將聯合自身資源,爲故居打造一個特別的展覽空間和文化交流的平臺。KCG策劃一系列主題展覽和公共教育活動來重讀經典,鼓勵當代學者、工匠與藝術創作羣體關注中國的傳統工藝與文化,吸引更多中外紅學愛好者。鄭志剛希望將曹雪芹故居紀念館打造成爲文物活化利用的新座標,以及紅學主題的中外文化會客廳,助力中華文化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文化可以穿越歷史、跨越國界、融入人的生活。鄭志剛所倡導的文化創意產業也成爲推動香港經濟結構多元化的重要方向。香港作爲中西方文化交匯的樞紐,鄭志剛一直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助力將香港打造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23年特別成立了“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就由鄭志剛擔任委員會主席。今年以來,文化盛事委員會已經發起了多場影響力巨大的活動,包括近期結束的「100% 多啦A夢 & FRIENDS」巡迴特展(香港),吸引超過500萬人次的市民及遊客到訪。不僅展示了香港作爲國際大都會的文化魅力,也爲香港的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中華文化是一條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着豐富內涵和不同面向。鄭志剛的夢想就是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藉助新興傳播手段煥發光彩,推動中華文化“出海”,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