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丨多地廢止不合規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不拼“內卷”拼什麼

又有部分地區廢止不合規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例如,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9月28日宣佈,爲貫徹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進一步規範我區招商引資工作,經研究,決定廢止《汕頭市濠江區促進重點產業發展若干優惠政策》(汕濠府辦〔2023〕8號)。

根據濠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所作說明,《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於2024年8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公平競爭審查的行政法規,進一步夯實了我國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法治根基。根據《廣東省商務廳關於印發開展招商引資惡性競爭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粵商務促函〔2024〕62號)有關精神,要求深入糾治招商引資領域惡性競爭、內卷內耗等問題,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重點整治全省2023年以來的招商引資惡性競爭問題。《汕頭市濠江區促進重點產業發展若干優惠政策》涉嫌不符合《公平性審查條例》有關規定,且實施以來整體上達不到預期目標。

澎湃新聞早前報道提到,近期,湖南寧遠的《寧遠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寧遠縣工業項目招商引資十一條政策措施>的通知》(寧政發〔2022〕2號),存在與稅收掛鉤的優惠政策,不符合上級有關文件精神,予以廢止;陝西寧陝的《寧陝縣招商引資激勵扶持政策措施》(寧政辦發〔2024〕22號)個別措施與國務院2024年發佈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要求不符,也予以廢止。

《湖南日報》評論文章指出,以往,財政獎補、稅收返還、土地優惠等曾是各地招商引資的常用手段。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國務院的批准下,不得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不得給予特定經營者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這意味着:各地必須告別過去盲目拼資源、拼政策、拼稅收的“內卷式”招商,從比拼優惠政策搞“政策窪地”,向比拼營商環境創“改革高地”轉變。

該文梳理道,一段時間內,各地“拼經濟”,上演搶人大戰、搶企大戰,招商引資“十八般武藝”齊上陣。有的地方雖然短期刺激了經濟增長,但也出現了“候鳥式企業”套利等亂象,未能實現真正而持久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這些“血拼式”的招商模式,還助長了地方保護主義,阻礙要素資源高效率流動。與時俱進調整、規範傳統的招商模式,不僅符合各地的發展需要,更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題中應有之義。

招商模式調整,不拼土地稅收和獎補政策,拼什麼?上述評論文章指出,拼產業優勢、營商環境。眼下,江蘇、廣東等地已成立專業的招商公司來承擔招商引資職能,實現從政府主導向企業主導或政企合作模式的轉變,優化招商引資專業服務;上海、湖南等地政府先後發佈百億級甚至千億級產業投資基金,以穩定和持續的資金支持吸引更多長期、高風險的創新項目落地。告別了直接的土地、稅費、補貼等優惠,各地招商“工具箱”裡的這些新“工具”,可以爲企業提供更加優質、更可持續的服務和支持。

《湖南日報》評論文章認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沒有了無序的違規政策比拼,亦能夠倒逼各地更加註重挖掘資源稟賦、利用好自身的產業鏈優勢。特別是對於部分中部城市來說,此前相較於經濟發達的東部城市,無論是優惠力度還是補貼速度,中部城市難以與之相比。但當“內卷式”補貼政策被叫停,一些產業基礎較好、產業前景廣闊的中部城市,着力優化營商環境,或許就能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揚子晚報》評論文章開篇提到,社會學中有個概念叫“劇場效應”:一羣人在劇場看戲,如果站在前排的站起來看戲,就會帶動其他人,最後所有人都站着看戲。在招商引資上,也常有類似現象,一個地方盲目追求局部和短期利益,爲招商不計成本窮盡稅收返還等超優惠手段,其他地方不得不跟進加碼,最後導致拼土地、拼資源、拼政策、拼稅收的“血拼式”招商。

文章提到,不少地方在招商上陷入“拼優惠”怪圈,有的爲招商盲目降低環保、消防要求,給當地造成巨大環保、消防隱患;有的爲快速拿下項目,競相給出企業超常規優惠,甚至不惜“挖牆腳式招商”,以緊繃財政爲代價從別人樹上“摘果子”。在這類“組合拳”之下,一些對“成本差”較敏感的中低端產業因各類補貼、返還等,形成一定的“成本優勢”,遲遲無法出清,對產業升級和企業投資質量提升,產生顯著抑制作用。更關鍵的是,這會助長地方保護主義,扭曲市場真實需求,造成市場分割和產業小規模化,進而導致效率損失、隱性浪費,制約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優勢的發揮。

“今天,傳統產業之外,人工智能、文化創意、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正面臨勃興,不斷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動能,這些領域或呈現‘高研發投入、低邊際成本’特性,或‘很吃規模’、規模效應顯著,無論哪種,其行業壯大、發展,均呼喚全國統一大市場。”上文指出,此時,通過規範招商引資中的超常規優惠舉措,來弱化產業同構、市場分割,解決國內市場不統一、大而不強等問題尤顯必要。

交匯點評論文章則提到了蘇州的案例——“首店經濟”蓬勃興起,作爲全國招商引資高地的蘇州工業園區去年全年成功招引各類品牌首店超150家,佔蘇州全市總量近30%。這背後是園區打造了一支集10個職能單位的政社融合專業化服務矩陣“首店幫幫團”,以及首創的“首店一件事”服務模式,成功讓“首店經濟”在園區迅速起勢。

該文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規範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爲。”這是黨中央對推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從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及時給“補貼競賽”式招商引資畫上了句號。蘇州工業園區破舊立新,將“比服務”作爲應對招商引資競爭的新戰略,走上了招商引資的新路徑,從而再次挺立在了時代潮頭。

這篇文章認爲,從“卷補貼”到“比服務”,轉變可能不會一蹴而就,各地在創新實踐過程中,特別會在政府服務能力方面面臨一些挑戰。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高效的組織協調能力,錨定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生態,政府服務人員需主動更新業務技能、形成專業素養、提升服務水平。政府在加強崗前培訓和實踐錘鍊的同時,也應整合行政部門、企業、社會組織等的力量,建立協調機制和合作平臺,整合資源形成服務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