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怎麼只有三分鐘啊
“今天一定12點前睡覺,再熬夜刷手機不是人!”
“不能再花錢了,再買衣服就剁手!”
“從明天開始一個月不喝奶茶,不然就讓我胖10斤!”
這些熟悉的flag隔三差五就會出現在朋友圈,當事人有多信誓旦旦,他們的承諾就有多不靠譜。
轉天你就會看到他在凌晨2點轉發了一條微博:熬夜時,爲什麼心臟會「咯噔」一下?看完一陣後怕。
人類的本質,就是立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flag,然後用實際行動光速打臉。
爲什麼很多人總是完成不了自己定的目標?
不好意思,
這些我都學過
在豆瓣“三分鐘熱度關愛小組”,減肥、學樂器、學語言,堪稱常人永遠無法翻越的三座大山。
從上大學開始就立志瘦成一道閃電悄悄驚豔所有人,結果十年過去了身上的肉不但分毫不減,反而有和這條命共存亡的氣勢。
少吃是一句精神口號,到了飯點兒比誰伙食都好;跑步對減肥人的折磨,最多持續一個星期,往事不要再提。
買好球衣準備鍛鍊時/圖源微博
既管不住嘴也邁不開腿,精神與肉體雙重崩潰,體重不減,藉口一堆:天氣不好、心情不佳、逛街太累。
所有的難過,都需要半夜12點的一頓炸雞安慰。
對減肥事業付出的青春那麼多年,卻換來同學聚會上的一句:你怎麼比上學的時候還胖?
除了混跡在減肥大軍中不願離開,很多人還是音樂道路上的常駐嘉賓。
一首民謠就喚起了骨子裡虛無縹緲的音樂DNA,從搜索吉他品牌到下單一氣呵成,彷彿和樂譜上那些豆芽菜死磕幾個月就能變成下一個宋冬野。
簡單的嫌枯燥,太難的彈不了。區區六根弦怎麼也整不明白,在吉他面前左右手彷彿不配套。
連不上串的音符永遠在第一句徘徊,別說鄰居,聽多了自己都嫌煩。
等第一句好不容易練利索了,耐心徹底耗完,吉他也該壽終正寢,難逃半價被掛上閒魚的命運。
處處可見的二手吉他轉拍
最容易倒的flag還要屬學語言,看日劇學日語,看韓綜學韓語,看哪個愛豆順眼,就要在語言上與Ta共鳴。
手抄字母表是當代虔誠的入門儀式,哪知道單詞分陰陽,時態千萬種,語法難又碎。
再回頭看看折磨了你多年的英語,竟然顯得那麼親切可愛。
學習永遠止於皮毛,一看就懂,一學就廢,熱情投入三分鐘後立即躺倒。頻繁輾轉於各大愛好,工具一大堆,最後全落灰。
我,愛好廣泛,啥也不會。
三分鐘熱度,
可能真的不怪你
開頭充滿熱情,結果半途而廢,這是很多人的“症狀”。但你有沒有想過,“三分鐘熱度”其實可能是人類的天性。
每年年初,我們總是要給自己“畫大餅”,比如堅持鍛鍊、減肥、攢錢、學會一項新技能。這就是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力克森提到的“新年決心效應”。
數據顯示,80% 的人一個月後就會覺得自己的目標“不切實際”,只有不到8%的人有決心堅持下來。
2020年10月18日,北京朝陽區奧利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跑步愛好者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習慣於把目標定得太大太模糊,高期待值如果短時間內很難達到,就容易使人產生放棄的想法。
就像我們下定決心減肥的時候,通常只設定了一個籠統的目標,比如“今年夏天到來之前一定要瘦”。
等新鮮勁兒過去,穿上新衣服裝模作樣地跑幾天步,這些裝備就會淪爲家裡的裝飾品。
當我們每天被帕梅拉虐得體無完膚,但體重卻毫無變化,就會產生失落和焦慮感,最終放棄減肥。
很多人也會把“三分鐘熱度”歸結爲自己天生意志力不強,自控力差,不夠自律。
事實上,人都傾向於讓自己處於舒適區,健身房肯定沒有牀上舒服,背單詞當然沒有手機好玩兒,隨時準備“跑路”纔是常態。
2011年12月22日,廣東東莞,躺着玩手機更舒服
但意志力差只是藉口,它像肌肉一樣可以鍛鍊,也容易退化。越不刻意提醒自己堅持,越難以養成良好的習慣,越容易一事無成。
在想要學習新技能的人身上,“三分鐘熱度”,體現得尤爲明顯。
學生時代,我們掌握一項技能通常要經過五個階段:新手、能力、熟練、專長和掌握。
當我們離開校園,再想自學一項新技能時,會發現自己很難熬過新手時期就放棄了。
因爲一旦學習過程中伴隨着大量枯燥的重複,很容易從心理上弱化學習的樂趣。
2020年12月15日,冬季的北京中山公園榆園,學習樂器的很多練習是孤獨的
另一方面,人是有遺忘週期的,可能剛到第二天,對新知識的記憶只剩下了不到一半。
即使知道“學完就忘”是正常的,我們還是很容易因此懷疑自己在做無用功,得不到即時反饋,就難免提不起勁繼續。
所以半途而廢,多是對每天反覆練習卻毫無長進的現狀感到厭倦,也失去了情緒上的新鮮感。
當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無法感受到愉悅和即時回報時,大多數人會選擇放棄。
“積極廢人”,
是時候行動了
我們都愛做白日夢,很多目標雖然還沒實現,但僅僅在腦子裡預演一下都會感到快樂。總是提前給自己過高的期待,這就是“虛假希望綜合症”。
但光靠幻想可支撐不了太久,期望太高,目標太空泛,反而是沉重的包袱。
一口不能吃成個胖子,嘗試把宏大的任務拆解開來,養成“微習慣”,也許更能更輕鬆地實現目標。
比如你希望自己每天睡前堅持閱讀一小時,但每次躺在牀上就會不自覺地拿起手機刷個不停,等放下手機已經過了12點。
2017年03月17日,安徽省合肥市,小蕊在牀上休息、玩手機,是很多人的睡前狀態
但如果把每天閱讀一小時改成每天閱讀兩頁書或十分鐘,你會發現讀書不再是負擔,也很容易堅持。
“微習慣”就是每天堅持做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在積累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後達成目標。
除此之外,覺得自己自制力差的朋友千萬別破罐子破摔,其實還有救。
一項對減肥者的研究顯示,很多人越減越肥,原因就在於自制力太差,延遲滿足能力低,只想着當下的痛快,卻不爲未來的健康考慮。戒菸戒酒屢屢失敗,也是這個道理。
相反,“延遲滿足能力”更高的人,能夠爲了一個更大的獎勵或長遠的目標,忍耐當下的誘惑。
這就類似於我們小時候爲了父母承諾的“期末考試第一名就給你買溜冰鞋”,拼命地學習。
現在只想第一個打卡下班
但是長大後,沒人承諾給你買溜冰鞋,學習和工作變得沒有盼頭,只剩下枯燥乏味的重複,我們就更容易屈服於眼前的誘惑,比如學習五分鐘,獎勵自己玩一小時手機。
靠意志力強迫自己不玩兒手機,只會讓學習和工作更痛苦。但如果適當給自己一些階段性的獎勵,整個過程好像就輕鬆起來了。
比如,減肥不需要每天都吃寡淡的水煮菜,當跑步里程累積到100公里的時候,獎勵自己一頓好吃的;不是所有新知識都要立刻掌握,當測試成績提高到90分以上時,給自己放兩天假休息。
減肥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的設置“欺騙日”或“欺騙餐”犒勞自己
另外,過目不忘是極少數人才擁有的“超能力”,坦然接受自己的記憶水平,踏踏實實制訂學習和複習計劃,是我們能做的最簡單的事情。
不過,小目標好達成,讓自己一直堅持下去卻並不容易。比如每天背十個單詞的計劃,某天會因爲和朋友聚餐而中斷,最後逐漸放棄。
在將大目標化成小目標之後,還有什麼辦法能幫助我們堅持下去?最好的答案是——熱愛。
當你有了熱愛時,即便要日復一日地練習,也不會覺得膩煩。相反,若心中沒有真正的熱愛與嚮往作爲支撐,又會在間歇性躊躇滿志後陷入“三分鐘”的惡性循環。
所以,在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保持熱情,專注熱愛,纔可能打破“三分鐘魔咒”。
百事可樂,熱愛全開,罐身上的“Pop”“Fizz”“Ahhh”“ffffst”四種酷爽的聲音“衝向屏幕”等你解鎖。
百事可樂(來源:本站浪潮工作室)
AI寫歌,動感的節奏中氣泡升騰,冰塊環繞,彷彿置身於夏日森林中的音樂節,讓年輕人“聽自己的,熱愛全開”。
參考文獻:
[1]上游新聞·重慶商報.(2019).年輕人都是三分鐘熱度?1.4億個寶貝被一鍵轉賣,重慶11月有51萬年輕人蔘與.
[2]Statista.(2020).What are your 2021 resolutions?
[3]Ericsson, A., & Pool, R. (2016).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4]Forbes.(2018).New Year’s Resolutions Are For Losers — Take These 4 Steps Instead.[5]Baumeister, R. F., & Tierney, J. M. (2012). Willpower: Rediscovering the greatest human strength. Penguin.
[6]Dreyfus, S. E., & Dreyfus, H. L. (1980). A five-stage model of the mental activities involved in directed skill acquisition. California Univ Berkeley Operations Research Center.
[7]Greater Good Magazine.(2018).How Habits Can Get in the Way of Your Goals.
[8]Murre, J. M., & Dros, J. (2015). Re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 PloS one, 10(7).
[9]Polivy, J. (2001). The false hope syndrome: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of self-chan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5(1), S80-S84.
[10]Guise, S. (2013). Mini habits: Smaller habits, bigger results. Selective Entertainment LLC.
[11]Kuo, H. C., Lee, C. C., & Chiou, W. B. (2016). The power of the virtual ideal self in weight control: Weight-reduced avatars can enhance the tendency to delay gratification and regulate dietary practice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9(2), 80-85.